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城市文化 > 城市映像 >

她的名字叫——大埔


    旅途中,总有一些美景和故事是我们没有办法用语言来表达的,这里的梯田、古镇、围屋、骑楼和红色故事都让到过的人魂牵梦萦。这里有你想象中的一切,也有你想象之外的一切,这是属于大埔的温柔时光。
    
    在中国大陆的东南部,有一个被称为“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 的地方,她犹如一颗明珠,镶嵌在“世界客都”——梅州大地上。她的名字叫——大埔。
    
    千亩梯田,四季皆风景。
    位于大东镇坪山村的梯田,始建于明中期,完工于清初,共计1200多亩,其中主体梯田680多亩,被誉为“广东的元阳”。她在每一个季节都毫不吝啬地呈现出不同的风韵和景致:播种时节,水满田畴,如珠链披挂;耕耘时节,禾苗翠绿,如春回大地;收获季节,稻穗成熟,遍地金黄。
    灌溉千亩梯田的水圳,全长约10公里,虽没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磅礴气势,却有独特的静谧之感。斑驳的水圳向山坳深处蜿蜒,仿佛饱经沧桑的老人,娓娓诉说着她那久远的故事。
    
    
    百侯古镇,文风鼎盛。
    “一腹三翰林”、“一同怀四魁”、“同榜七魁”等佳话早已名闻遐迩。目前,百侯古镇有120多座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古民居建筑,是迄今为止国内“官厅”古民居最多的地方。
    走进侯南村,你会发现这里由36条石砌街巷将所有的大宅连成一体,形成“三十六条巷,巷巷都一样”的神奇布局。中西合璧的肇庆堂、中式院落的雕梁画栋和西式洋楼的外墙都或彩绘或雕刻有各式各样精美的图案,千姿百态、栩栩如生。
    九厅十八井府第式大院通议大夫第,是清乾隆年间名闻遐迩的“一腹三翰林”之一——杨缵绪的故居,外表大气豪迈,内饰精致考究,屋内有9个厅,18个天井,为砖土木结构,整栋建筑是标准的三堂四横九厅十八井府第式建筑。
    百侯古镇还有海源楼、企南轩、裕庐等各具特色的客家民居,在这里的街头巷尾,你随处都能偶遇古老大方的民居,犹如置身于中国客家民居的大观园,真可谓是巷巷精彩,堂堂生辉,第第流芳。
    
    
    
    红色三河,风云际会。
    想当年,“八一”起义军激战三河坝,朱德委员长率队突围,保存革命火种,促成井冈山会师,揭开了中国革命武装斗争新的篇章。
    三河坝战役烈士纪念碑雄踞笔枝山头,碑高15米,宽4.4米,碑身用35种规格和365块优质密纹花岗石砌成,碑正面镌刻着朱德委员长的亲笔题字——“八一起义军三河坝战役烈士纪念碑”,与河对面的韩江源标志客家母亲雕像遥相对望、相得益彰。站在纪念园内,可俯瞰汀江、梅江、梅潭河在此汇流成韩江。
    在韩江的西岸古城内,有一座全国最早建造的中山纪念堂,孙中山曾在此商议援闽之事。中山纪念堂内有蒋中正书题“景仰国父”匾额,更有孙中山先生生前书写的“博爱”二字真迹。
    
    
    
    毓秀大埔,风情别致。
    徜徉大埔,发现这块土地上还有很多值得我们一去的地方——拥有“中国花环龙之乡”美誉的茶阳镇、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父子进士”石牌坊、粤东最大的骑楼均坐落于此。
    闲庭信步于七条保存完好的骑楼街,仿佛从现代走进历史,岁月的划痕布满建筑,斑驳的墙体处处有着动人的不老传说。
    拥有“大埔鸟巢”之称的大东镇花萼楼,是目前广东土围楼中规模最大、设计最精美、保存最完整的民居古建筑,设计精巧、结构独特,显示着客家人圆满、团结、平等的生活理念。
    韩愈远贬潮州任刺史之时,游览位于大埔光德镇的鸟子石,留墨“溪山第一”,此地奇石、巨石遍布,因其山顶一形如大鸟踩于山顶作巡视状的大石而得名。爬上山顶,满山奇石星罗棋布、形态别致,争相竞秀,意趣无穷。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