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修行人生 > 学习 >

书卷气是最美的气质


    读书被誉为“生命的美容”。书卷气自有一种迷人的优雅,所谓书卷气,是一种饱读诗书后形成的高雅的气质和风度,是良好素质的表现。人要有点儿书卷气。在幽幽书香潜移默化的熏陶下,浊俗可以变为清雅,奢华可以变为淡泊,促狭可以变为开阔,偏激可以变为平和。
    
    拥有了书卷气,便消除了傲气、娇气、霸气、激愤气、粗俗气、痞子气、卑微气、小市民气;拥有了书卷气,便增加了静气、秀气、灵气、自在气、文明气、富足气、高贵气、泱泱大气。
    对喜欢阅读的人来说,看书是一种享受。在寒冷的冬天送来温暖,在炎热的夏季泼洒凉爽;在你痛苦的日子递上安慰,在你快乐的时候播放笑声。从书中,你看遍悲欢离合,享尽侠骨柔情。
    阅读,让我们睿智;书,让我们谦和;阅读,让我们博大;让我们思接千里、视通万里。
    古典文化充满了精华和珍品,我们应在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穿越时空,与历史人物对话。
    在浩瀚无际的书的海洋里,熏染古人逸飞的豪情、横溢的才华、博大的胸怀、独具的人格。陶醉于古人绝妙的文字之中,楚辞的风骚、汉赋的酣畅、唐诗的俊逸、宋词的雄阔、元曲的典雅、明清小说的厚重,会奔腾而来,尽收眼底。
    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有书卷气,不但要爱读书,还要善读书。唐代皮日休认为,书籍“譬乎药,善服有济,不善服反为害”。
    所谓善读、善服,包括许多内容,读书妙诀有千条万条,但最重要的一条是“通”字。茅盾的“穷本溯源”,是为求通;秦牧的“牛嚼鲸吞”,是为求通;华罗庚的“厚书薄读”,是为求通;钱钟书的“取长补短”,是为求通;冯友兰的“知音解味”,是为求通。把握了“通”的原则,我们在读书中就能做到学贯中西、识透古今。
    真正的“书卷气”应当与博学、谦逊、高雅、悲悯,我们会发现书中风景美不胜收。是骤雨初霁晴日丽天的一束彩虹,是沉沉黑夜划破苍穹的一道闪电,是乌云散去妆点西天的一抹晚霞。“惟书有色,艳于西子;惟书有华,秀于百卉。”书卷气不可自封,有麝自然香,何必当风立?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