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古玩收藏 > 鉴藏知识 > 金银珠宝 >

豫西地区出土的金银器赏析


    
    图1 三角龙形金带饰
    中国最早的黄金制品是甘肃玉门夏代古墓出土的金耳环,距今已有4000余年的历史。金和银以其独特的材质美,被人们视为珍宝,成为财富的象征,历来被皇家权贵制成精美的器物、饰品。金银器又因其材料的特殊性,稳定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使之能够加工改制、花样翻新。因此,我国古代金银器传世的不多,主要来自考古发现,多年来全国各地出土的金银器达万余件。这些出土的金银器数量大,种类多,年代明确,为收藏和研究古代金银器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有的成为鉴定金银器的标准器。但是金银器不同于青铜器和铁器,它不易腐蚀,从皮色及氧化程度不容易分辨其年代。所以,金银器藏品可从其本身的造型及纹饰的特征来推断其真伪和年代,还可将这件金银器与同时代的其他金银器的造型、纹饰相比较,甚至与同时代青铜器的造型和纹饰等典型特征进行比较,从而获得准确的结论。
    
    图2 兽首形金带扣
    
    图3 银龟钮印
    近年来,艺术品市场的不断红火和国际金银价格的飙升,使不少古代金银器价格水涨船高,但与其他藏品(字画、古玉、青铜器等)相比,金银器的价格仍处于平稳状态。随着收藏界对金银器收藏价值的逐步重视,金银器后市的升值空间还很大。而最近接连的大规模古代金银器藏品展示和拍卖,在市场上也起到较大的引导和启动作用,掀起古代金银器的收藏热潮。因此掌握各时代金银器的主要特征(精美的造型、繁复的工艺、优美的纹饰)对广大藏家掌握老金银器的辨伪极为重要。现就豫西地区出土的金银器介绍如下:
    三角龙形金带饰(图1),西周晚期, 高1.65厘米,重93.7克。三棱锥体状,外折边且有八个方形小穿孔。器表作两组单首双身龙形,顶端为浮雕式,头上有螺旋形双角,口旁一对獠牙,卷鼻,吐舌,纹样间隙镂空。
    兽首形金带扣(图2),西周晚期,高2厘米,重39.1克。兽首,牛鼻,双角尖有短梯形豁口,下有獠牙。
    银龟钮印(图3),西汉,高1.5厘米,重19.4克。方形,龟钮,印面铸阳文篆书“尹遂成印”四字。
    鎏金“开元通宝”(图4),唐 直径2.5厘米,重4.32克。“元”字第二笔左挑,背带月牙纹,通体鎏金。
    
    图4 鎏金开元通宝
    鎏金“封泉宝”(图5),唐,直径2.5厘米,重4.08克。隶书钱文,“乾”字作“”,钱背与钱面四字对应出位四朵阴刻变体莲瓣纹,通体鎏金。
    
    图5 鎏金乹封泉宝
    鎏金婆难陀蛇龙王铜像(图6),唐,高7.6厘米。面目清秀,长发披肩,项饰串珠,坦胸露腹,双手持带弄蛇,下着宽松软裤,赤足站立于莲花宝座上。
    
    图6鎏金婆难陀蛇龙王铜像
    鎏金银凤钗,唐,通长23.3厘米,重7.5克。银质,正面鎏金,钗尾饰凤鸟,山岳图案。鎏金银钗,唐,高29.5厘米,重9.4克。银质,正面局部鎏金,饰鸿雁、卷云及蔓草纹。鎏金银鸳鸯,唐,两两相依,共衔花草,鼓翼,长尾,通体鎏金。“四两一前政”银碗,唐,高3.8厘米,口径13.2厘米,重170克。四瓣花口,浅腹,圈足底,足底刻“四两一前政”楷体文字。碗内底与外壁四瓣上各有一团花卉,外壁图案鎏金。银盒,唐,高1.3厘米,重14克。委角长方体。字母口,盖中部饰交颈鸳鸯一对,周边饰刻十字花纹,盒体四周饰四朵花卉。银饰件,唐,高7.5厘米,长14.5厘米,重23克。上圆下方,锤击成型,局部鎏金,饰鸾凤、几何、花卉图案。金头饰,宋,长17厘米,重1.1克。呈月牙状,饰掐丝焊花纹。金荷包,明,直径4厘米,重10克。半圆形,双面鎏刻花卉图案,整体呈荷包状。金手链,明,重54.6克。一副,每只用18颗稻粒形金珠串连而成。金狮,明,高3厘米,重14克。蹲状。昂首翘尾,怒目张嘴,左前肢直立,右前肢踏球,项饰銮铃,后肢蹲卧,下有一圆饼形底座。
    金银器光彩夺目,照耀生辉。但是金银器一旦污损就使其价值有所降低。金银器的保养主要是防腐蚀抗氧化,减少酸碱等对镀层的损害。由于空气、食物中含有的硫化氢和硫化物易使银器变黑,使用后应尽早用温水加不含氧化物质(如漂白粉、去污粉等化学药剂加有氧化剂不能使用)的洗剂清洗,洗后用柔软的棉布擦干。存放时应用布或纸包好,然后分开存放在干燥而不含硫与烟气的地方。
    长期使用后,如果金银器表面氧化,可将洗净的金银器浸入加有铝箔的苏打水中1〜3分钟,然后可用海绵或纯棉布涂上光亮剂干擦,好的光亮剂可形成一层透明的保护膜。如器物出现斑点,可先用浸醋的布擦涂,然后清洁擦干。每次用完后,将金银器洗净后晾干,再用干布沾少许擦银粉将有污渍的地方擦拭干净。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