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川剧媲美的婺剧变脸
http://www.newdu.com 2024/11/23 01:11:53 网络 佚名 参加讨论
婺剧变脸 提起“变脸”,人们总想到这是川剧的绝活。川剧的变脸确实富有特色,转一转头或扭一扭身,瞬间即能变出各种各样的脸谱,使人目不暇接,惊叹不已。殊不知,“变脸”在拥有四五百年历史的婺剧中也成为许多名伶的“特技表演”,可与川剧变脸媲美。 婺剧“变脸”特技往往随着艺伶的去世而失传。上个世纪80年代初,年逾古稀的江山婺剧团退休老艺人张新钱等还能讲出许多变脸的秘诀。张新钱是东阳人,1910年生,12岁入大荣春班(二合半班)学戏,先后在大鸿喜、郑金玉、周春聚、新春聚等班演武小生,江湖诨名叫“掼不死”,拿手好戏有《火烧子都》、《武松打店》、《进香救驾》等。他自豪地说:“婺剧‘变脸’历史悠久,比川剧‘变脸’还要丰富多彩,是婺剧绝技之一。” 婺剧变脸分自然变脸、油彩变脸、吹粉变脸、扯纱变脸等: 自然变脸,又名“一把捋”,即用手往脸上一捋,运用气功就能改变脸色,表现各种不同的感情。如婺剧著名女小生申爱凤演《断桥》中的许仙,当小青愤怒拔剑追杀时,“许仙”倏然用手在脸上一捋,急速运气,立即面如死灰,鼻孔凹陷,恐惧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入木三分。 自然变脸,艺伶要化淡妆,巧妙运用憋气技法,使面色一霎那间呈红、变紫、胀青、转灰……如张恭小班武生傅小牛在看家戏《临江会》中扮演周瑜。因周瑜设计让诸葛亮降吴不成,又用借刀杀人之计,要诸葛亮断绝曹操粮道,孔明欣然领命。刘备思念孔明,周瑜想借机除去刘备,设计相约,埋伏刀斧手设酒筵相待,孔明闻知,急赴窥探,见张飞在座,放心离去。周瑜见张飞怒目戒备,大惊失色,不敢轻举妄动。刘备告辞,与孔明在江边秘密会见。周瑜眼巴巴看刘备渡江而去,自己却无可奈何,怒气顿然上升,脸色由白变红,由红转紫…… 再如,金华舞台著名老生金李堂演《孔明拜斗》中重病将逝的诸葛亮;周春聚班“铁嗓老生”叶阿苟饰演《九件衣》中的县官李文斌;浦江乱弹班当家小生王金龙扮演《三官堂·踢宫》中的陈世美……都能得心应手地运用自然变脸法。 油彩变脸,又叫“彩色变脸”。以油彩颜色的变化来表现人物的脸部表情。如二合半班的小生张新钱,饰演婺剧徽戏《火烧子都》中的子都,能变七张脸,先是本色脸,后变白脸,再转红脸,继成绿脸,又显紫脸,旋即现出灰脸,最后变为金脸。演员变脸,在燃烧的松香烟火中进行,翻一个“抢背”,变一次脸,把事先缚在腰中的油彩,按次涂在脸上,涂擦速度飞快,而且毫无杂色。婺剧的彩色变脸是罕见的。 中国著名戏曲家戴不凡在《浙江家乡戏剧活动漫记》中,对婺剧“变脸”这一特技予以高度的评价:“这在全国能演出这出戏(《火烧子都》)的剧种中也是独一无二的。”此剧除傅小牛、张新钱擅演外,金华、新新舞台的当家小生严双棋也是拿手好戏。 婺剧著名女演员施秀英(1927 ),金华施家村人,10岁入金华文化舞台(徽班)学艺,由于聪明刻苦,三个月出红台,挂牌艺名“十岁红”。方圆百里的戏迷们都亲昵地叫她“田鸡花旦”(人小,表演活络机灵)。上世纪80年代时,她在建德婺剧团当老师,曾对我们说:“变脸的手技要领叫‘二把摸’,演员在右手掌内打上油彩,手掌横放,掌根在左颔下,五指在右耳边,从右往左,成圆弧形往脸上摸,然后手掌竖直,从额上沿眼窝、鼻梁至下巴摸下来,这样‘二把摸’,才能涂得均匀,不会出现一块浓一块淡。初练时用鹅蛋粉在脸上摸,白粉练熟了再用油彩试几次。旧时用熟菜油打油脸,红、黑油彩也用熟菜油调,效果很好。” 婺剧徽戏《活捉三郎》中扮演风流好色、与宋江之妾私通的郓城县刑房押司张文远,名伶有冯进流(砂罐茶壶)、俞兰英(小兰英)、应阿尧等,都能熟练应用油彩变脸的技法。金华戏迷们说:“天空中可看到七色彩虹,草台上能观赏七彩‘变脸’。”又说:“金华戏杂技一套套,‘七彩变脸’是绝招。” 吹粉变脸,是将粉状颜料,预先放在道具中,口吹使其黏在脸上的变脸方法。“吹粉变脸”的艺伶脸上必须先有油彩,方能黏住,故往往在抹脸后使用。如《火烧子都》最后一次变脸,子都在庆功宴上举杯欲饮时,杯中先放好金粉,杯口斜朝脸部,演员利用遮袖饮酒之机,用口一吹,金粉飞洒脸部,即变成金脸。 扯纱变脸,是利用带色织物,事先缩藏于额上,变脸时转身迅速拉下即成。婺剧中的变脸有一种是利用绉纱变黑脸。如在婺剧乱弹《玉蜻蜓》中,与女尼厮混的书生申贵升,得痨疾在庵中临终时,头向桌下一低,将绉纱扯下,蒙住整个脸,因绉纱半透明,五官似见而不见,呈死灰色。浦江乱弹班著名小生王金龙最为擅长。 婺剧“变脸”是婺剧表演中的精粹,足与川剧媲美。为了振兴婺剧,使婺剧在新世纪中冲出浙江,走向世界,传承和发展婺剧“变脸”特技,是当代婺剧人刻不容缓的历史使命。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