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校园国学 > 其它 >

【国学经典】——《礼记》智慧:如何做好榜样


    儒家经典之作《礼记》是从先秦至汉代凝聚而成的礼学文献选编,系统记述了古代习俗、圣贤逸事和儒家关于礼仪礼义的言论,阐述了先秦儒家关于国家礼制和伦理思想。其中,第三十篇《坊记》记录了孔子关于加强德治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加强为政者道德修养的言论,是古代从政者和读书人必读的重要文章之一。对于为人师表的教育工作者更有必要了解古人所论的“师表”含义。
    《坊记》是儒家论述道德建设的重要著作,通过记述孔子有关防范违德、违礼、不忠、不孝、犯上、乱伦、贪利等方面的言论,论述了人性的弱点和以防为主的必要性,提出了加强行政管理、道德教育、法制建设等方面的若干重要原则。阅读这篇文章,我们可以从儒家行政伦理思想和道德教育理论中吸取某些有益的智慧。
     1、君子之道,以防为主
      【原文】子言之:“君子之道,辟则坊与,坊民之所不足者也。大为之坊,民犹遗之。故君子礼以坊德,刑以坊淫,命以坊欲。”
     孔子说:“君子治民之道,就像修设堤防一样,是用来防范人们过失的。虽然防范得严密,但还是有人要越轨。所以统治者用礼制来防范人们在道德上的过失,用刑罚来防范人们在行动上的淫邪,用政令来防范人们在欲望上的贪婪。”
    《坊记》开宗明义,阐述了制度建设、道德教化、颁布政令三者对国家社会道德秩序建设的重要性和相关性。根据人的本性,以防为主,这是一种比较符合人道精神的为政原则。学校是一个小社会,道德教育放在首位,根据学校文化特点实施全面的思想教育,预防各种不良道德行为的发生,是非常必要的。但作为校长,在行政伦理文化建设方面,为防一些不良行为的发生,也应该在学校管理制度、规定方面有一些强硬制约性措施。
      2、人情易变,以礼节制
     【原文】子云:“小人贫斯约,富斯骄;约斯盗,骄斯乱。礼者,因人之情而为之节文,以为民坊者也。故圣人之制富贵也,使民富不足以骄,贫不至于约,贵不嫌于上,故乱益亡也。”
      孔子说:“小人贫穷就潦倒,富贵了就骄奢。潦倒了就会盗窃,骄奢就会犯上作乱。所谓礼,就是顺应人的性情而定下制度来规范百姓道德行为的。所以,圣人制定分配制度,使个人的富贵有一定的限度,让百姓富裕却不致骄奢,贫穷却不至于潦倒,地位尊贵而不犯上。只有这样,社会祸乱之事就会日趋减少。”
      儒家认为,经济决定道德。经济状况是个人道德修养的基础,也是社会道德秩序建设的基础。绝对贫困和骄奢淫逸对于社会道德秩序建设具有同等的破坏性。绝对贫困者在无法维持生存的情况下可能会艇而走险,给社会造成动乱衣食富足,贪得无厌,就会骄奢淫逸,给社会造成腐败。这是儒家“不患寡而患不均”思想的立论基础。小到一所学校,大到一个社会,矛盾的主要根源往往是由于分配不公造成的,所以,合理的分配制度除了依据一定的劳动创造价值之外,还应该依据人的性情而设定,以保障道德这一最根本的底线。因为古往今来,社会政治秩序不安定,道德风气之不良,多数是由绝对贫困和绝对富裕人群的矛盾造成的。由于人的本性既不能安贫,也不能安富,因此,分配制度的设计既要防止两极分化,同时在道德教育的对象方面也要把这两个极端人群作为重点。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