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校园国学 > 其它 >

【国学经典】——维新派的教育思想


    甲午战后,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要求效法西方,实行变法维新,与洋务派产生了严重分歧。在改革教育的问题,维新派同洋务派展开论争,对洋务派的教育主张进行了大胆揭露和猛烈抨击。
    在废八股、变科举的问题上,虽然维新派和洋务派都主张变革,但是维新派更为彻底。当时洋务派首领如李鸿章、张之洞等人对于八股取士锢塞人才之弊是知道的,张之洞也曾经说过废八股为变法第一事,但是在光绪二十七年(1901)以前却没有真正上奏折请求废除的,这是因为洋务派要“全躯保位惜名”,而不敢率先奏闻,正如梁启超所说,是“恐触数百翰林、数千进士、数万举人、数十万秀才、数百万童生之怒,惧其合力以谤己而排挤己也。”与洋务派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维新派甘冒天下之大不韪,不怕受到人身攻击,上书光绪帝,要求废八股。光绪二十四年(1898),康有为上《请废八股试帖楷法试士改用策论折》,梁启超亦联合在京应试举人一百余人上书,请废八股,推行经济六科,当即遭到近万名应试举人的攻击,几乎被殴打。当光绪帝下诏废除八股后,“愚陋守旧之徒,骤失所业,恨康有为特甚,至有欲聚而殴之者” 。维新派在当时坚决改革旧制度,是具有极大勇气的。
    在“中学”和“西学”的问题上,虽然维新派和洋务派都提出过“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但是两派对于“中学”和“西学”的理解却有本质上的差别。
    洋务派所提倡的“中学”,主要内容是指中国的经史旧学,其核心是儒家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尤其是以“明君臣之纲”为第一要义,其目的无非是伸君权、抑民权,维护君主专制政体,反对君主立宪政体。他们反对维新派所提倡的民权,认为“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是“无义无君之邪说”。
    维新派所提倡的“中学”,是用变法维新思想解释过的经史之学。他们认为孔子是“改制立法,作六经以治万业”的大圣人。孔子的思想是“进化主义非保守主义,平等主义非专制主义” 。因此,维新派尊崇孔子,实际上是强调进化,反对保守;强调平等,反对专制。维新派还给儒家思想涂上“民权”色彩,主张“兴民权”,反对洋务派的“君权论”;主张“冲决”三纲五常的“罗网”,“冲决”汉学考据、宋学义理和明清八股的“罗网”,而采用有利于维新变法的“中学”。
    洋务派学“西学”,主要内容就是“西文”和“西艺”,反对学习“西政”。而维新派所提倡的“西学”,则包括西方的社会政治学和自然科学,即所谓“政学”和“艺学”,康有为规纳为“一曰定宪法以出政治,二曰明格致以兴艺学”。在这两者之中,他们对“政学”尤为重视。梁启超指出:“今日为学,当以政学为主义,以艺学为附庸……今日中国不思自强则己,苟犹思之,其必自兴政学始”。他还批评洋务教育“言艺之事多,言政与教之事少。其所谓艺者,又不过语言文字之浅,兵学之末,不务其大,不揣其本,即尽其道,所成亦无几矣”。总之,维新派与洋务派学西学的不同点在于:洋务派只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以维护万世一系之专制统治;维新派则不仅要学习西方自然科学,而且要学习西方改革社会的政治经济理论,以改变君主专制政体,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维新派的主要领导人物康有为、梁启超,也都是改革教育的先驱,他们都有自己系统而丰富的教育主张。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