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其它文化 >

季羡林清华其神,北大其魂一(2)

繁忙。一名新生守着大包小包的行李,站在道旁发愁。他首先应该去系里报到,但是他找不到地方。再说,带着这么多的行李,也不方便寻找。正在这当口,他看到迎面走来一位清清瘦瘦的老头儿,光着脑袋瓜,上身穿一件半旧的中山装,领口露出洗得泛黄的白衬衣,足登一双黑布鞋,显得比他村里的人还要乡气,眉目却很舒朗,清亮,老远就笑眯眯地望着自己,似乎在问:你有什么事儿要我帮忙的吗?新生暗想:老头儿瞧着怪熟悉怪亲切,仿佛自家人一样。这年头儿谁有这份好脾气?莫不是——老校工?他壮着胆儿问了一句:“老师傅,您能帮我提点行李吗?我一人拿不动。”老头儿愉快地答应了。他先帮新生找到报到处,然后又帮他把行李送到宿舍,这才挥手再见。数天后,在全校迎新大会上,这名新生却傻了眼。他发现那天帮自己提行李的老头儿,此刻正坐在主席台上,原来他不是什么工友,而是著名的东方学教授、北大副校长季羡林。
    这个故事自然,质朴,因缘造化,水到渠成。搁在别人身上,就不适合。曾有人不以为然——不以为然也有道理,笔者发现:世界上的任何物与事,都可以找出它的反面,并加以指责,所以面对棘手的难题,古人有“口舌难争,坚壁勿战”之旨,今人有“不争论,做了再说”之策——请注意,笔者无意拔高季羡老的形象,恰恰相反,这里记录的,只是他的平常,他的卑微(难怪造反派相中他守传达,又有人把他当成锅炉工)。季先生的可人,就在于他的卑微。无论什么学问,修到最高境界,只是一颗平常心。袁行霈感慨:“和他在一起,矜可平,躁可释,一切多余的雕饰的东西都成了不必要的了。他是集中了朴实的美德并展现了朴实的力量的典范,他的朴实带有豪华落尽的真淳,好像元好问所称颂的陶诗,这就更加令人尊敬。”谢冕则说:“他是那样的普通,普通得无法和周围的人加以区分。他如同一滴最平凡的水珠,无声地消融在大江大河的激流之中;他如同一粒最平凡的泥土,加入了无比浑厚的黄土地的浑重之中。伟大无须装饰,也不可形容,伟大只能是它自身。”张中行也有类似的称赞,他说老北大,在外国拿了博士而又不穿西服的,胡适也是其一,但他长袍的料子、样式以及颜色,是很讲究的,随处透出潇洒与高逸,而季先生呢,总是“一身旧中山服,布鞋,如果是在路上走,手里提的经常是个圆筒形上端缀两条带的旧书包……是朴实之外,什么也没有。”这结语下得好。据此,张中老感慨,在他见过的诸多知名学者中,像季先生这样朴厚的,难于找到第二位。
    六十七岁,人道老骥伏枥,他值青春勃发
    人有两个年龄,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这是常识。文革结束,天日重明,季羡林已交六十七岁。这个年纪,从生理上说,无论东方西方,黄种白种,都已划归老年。老了就是老了,你不承认不行,现代生活水平再提高,医疗技术再发展,人的平均寿命再延长,也未能做到返老还童,把六十五岁以上的人打发回中年(世界卫生组织近年有把花甲以上、七十五周岁以下的列为“预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