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其它文化 >

张远山关于庄子奥义引起的巨大争议


    一、《庄子奥义》的艰难写作
    我的第一个写作十年(1995-2004),撰著近千万字,其中三分之一,发表了上千篇次,结成十二部拙著。有人称我为“高产作家”,或许以为我把全部精力用于写作。其实我的写作时间,远远少于阅读时间。略举《庄子奥义》之前主要拙著的写作时间如下:《通天塔》,连续写作五个月。《寓言的密码》、《汉语的奇迹》,连续写作一个月。《齐人物论》拙撰部分,间歇写作十个工作日。《永远的风花雪月,永远的附庸风雅》、《告别五千年》、《文化的迷宫》等长文结集,每部间歇写作三个月。《人文动物园》、《人类素描》、《故事的事故》、《吊驴子文》等短文结集,每部间歇写作一个月。《庄子奥义》之前的十二部拙著,全部写作日加起来不足两年,而且每一写作日并非每时每刻都在写作,而是仅仅下午写作,大量时间仍然手不释卷。
    万字以上长文通常写一天,反复修改推敲若干日月年。千字左右短文,通常一天写三五篇,十来篇,反复修改推敲若干日月年。修改推敲,主要是做减法,删除缺乏必要的一切枝蔓。发表出版,不少是在定稿之后五年、八年、十二年,还有很多并不居奇地囤积着。写得极快的原因,是思考酝酿的时间极长。一旦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就能文不加点,一挥而就。对我而言,写作像呼吸一样容易,困难的仅是思考。少量时间写作之余,就是大量阅读。围绕《庄子》这一毕生课题,反复阅读中外轴心时代的元典,广泛浏览中外后轴心时代的经典,为第二个写作十年、第三个写作十年做准备。
    我1995年开笔之时,正是《书屋》杂志创办之日。我的第一个写作十年,得到了《书屋》杂志不遗余力的支持,刊文最多,获奖最多,由此得以与海内外读者广结善缘。《书屋》杂志创办十周年之际,我特地撰文《间世异人资耀华》,表彰湘中豪杰,以志无尽谢忱。
    我的第二个写作十年(2005-2014),于2005年按计划启动,这就是先秦系列专著“庄子工程”。撰写首部专著《庄子奥义》的时间和难度,远远超过此前十二部拙著的总和。尽管阅读、思考、研究的准备期已逾二十年,然而仅仅《逍遥游奥义》、《齐物论奥义》两篇,就写了整整一年半,前者八易其稿,后者九易其稿,删存文字多于保留文字。从《养生主奥义》开始,难度相对降低,但每篇至少写一个月,因为必须尽量穷尽两千年旧庄学的相关研究资料,阅读过的必须再细读,研究过的必须再质疑,思考过的必须再辨析。还要以“增一字太多,减一字太少”为理想目标,反复推敲每一个字。经过整整三年,其间父丧母病,我也小病两次,《庄子奥义》方告完成。
    二、出版之前的凭空诋毁
    《庄子奥义》绪论、余论四篇,刊于2006年《书屋》杂志。主体部分的七篇“奥义”,刊于2007年《社会科学论坛》杂志。香港《文汇报》等海外媒体也选载了部分篇章。所以书未出版,业已引起海内外读者的广泛关注,既有赞扬,也有质疑。引起质疑的部分原因或许是,总体论证的《庄学奥义的全息结构》没来得及刊出就已收入书中,由江苏文艺出版社于2008年1月出版。该书腰封印着两行小字:“庄文原貌,唐宋以降首次公诸于世;庄学真谛,有史以来首次大白天下。”还有一行大字:“打两千年中国学术最大的假。”
    2007年12月26日,我接受了天涯社区的在线访谈,有网友质疑那行大字:“对《庄子》历来解者纷纭,在介绍你的新书《庄子奥义》时,说是‘打两千年中国学术最大的假’?”
    我的回答是:“学术打假不是我研究《庄子》的初衷,但也不失为一个理解角度。”
    更有意味的是,在以“学术打假”著称的新语丝网站上,从2007年10月起,就有不少网友对尚未出版的《庄子奥义》开始凭空诋毁和无端诬蔑。到我撰写此文的2008年1月,已经延续三个多月,尚未停止。所有凭空诋毁者和无端诬蔑者,均未读过《庄子奥义》。为了捍卫中国顺道文化的最大宗师庄子,也为了捍卫自己二十五年的工作成果,我不得不停下后续书的撰写,予以正面回应,把凭空诋毁和无端诬蔑称为“劈空掌”。
    新语丝网站上的激烈笔战,引起了《珠海特区报》的兴趣。该报于2007年11月16日刊出了对我的专访《抉发庄子奥义,探究中国之谜》。我对该报记者李更这样说:
    如果说中国文化在世界眼里是“东方神秘主义”,那么中国人必须致力于掀开其神秘面纱,廓清其历史迷雾。西方哲学之父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西方现代哲人尼采说:“跟随你自己。”我所做的,就是这一工作。一个民族,只有充分认知自己的过去,真正总结经验教训,才能走向美好的未来。
    记者李更问:“《庄子奥义》的大部分篇章都已在杂志上发表,国内学术界、文化界有无评价?”
    我的回答是:“读过《庄子奥义》部分篇章的学者、作家,大都给予了积极评价。恰恰是没有读过《庄子奥义》任何篇章,也没有读过我任何著作的一些历史虚无主义者和民族虚无主义者,一听说《庄子奥义》即将出版,就坚执被郭象误导的传统偏见,想当然地对庄子妄加诋毁,也想当然地对《庄子奥义》妄加诋毁。这是对民族历史的轻薄,更是对民族未来的轻薄。”
    三、毁誉参半的不实假象
    2007年12月27日,江苏文艺出版社在三亚游牧虎度假公寓举办了《庄子奥义》首发式暨研讨会,与会的学者余世存、徐晋如、单正平等,作家周实、陈村、韩少功、叶兆言、毕飞宇、伍立扬等,全都事先阅读了《庄子奥义》,他们的正式评论已发表于诸多媒体,无须在此转述。知识界的充分肯定让我温暖,深感自己的劳作得到了尊重,我的心血没有白费。
    研讨会之后,媒体纷纷报道《庄子奥义》。
    2007年最后一期《新华书摘》,以《庄子为何爱打哑谜》为题,整版选摘了《庄子奥义》的绪论一《战国大势与庄子生平》(曾刊《书屋》杂志2006年第10期)。
    2008年1月1日《新京报》,发表记者张弘的报道《〈庄子奥义〉争议不小》,副标题“学者作家肯定,网友激烈批评”。报道本身十分客观公正,然而不少读者误以为《庄子奥义》毁誉参半。其实“肯定”的学者作家都已读过《庄子奥义》;“批评”的所有网友都没读过《庄子奥义》。没读过就没有“批评”资格。所谓“批评”,不过是凭空诋毁和无端诬蔑。
    2008年1月8日《中国青年报》,发表记者张彦武的报道《〈庄子奥义〉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