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其它文化 >

什么是国学——姚奠中、刘毓庆国学对话录(2)

、王国维、顾颉刚、胡适、郭沫若等那样大师级的人物来,什么原因?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恐怕就是因为分科过细、各自画地为牢、学科视野过于狭窄造成的。虽然这样也能在某一方面有所成就,但终难成为大家。比如某某教授,他是搞戏曲、词曲的,他还会唱,一上课就给学生来一段,他也培养了几个有点名头的弟子,但其它方面却所知甚少,因此成就很有限。我们以前常说到顾颉刚、鲁迅等人对传统史学及传统文化的冲击,认为他们的破坏力很大。其实破坏也是要有功底的,没有功底就没有能力破坏,他们对于传统的冲击,全赖于他们很好的国学功底,所以他们在破坏中也做出了很大成就。
    刘:自去年以来,很多单位都请我给他们的职工开关于国学的讲座,而且往往要强调一点:让他们的职工接受一些传统道德的教育。还有党校、培训中心之类的单位,也来邀请开国学讲座,要求是:结合科学发展观来讲。还有不少人问我关于国学的知识,而提到的却是《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之类的古代启蒙读物。老师刚才又特别强调了国学文史哲不分的性质。由此我对国学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国学不仅是一个知识系统,同时也是一个价值系统,也是一种治学门径与研究方法。而现在社会上国学热的兴起,我觉得更重要的是从文化上、道德价值上考虑的。
    姚:“国学”本来就是一个文化与价值意义的概念,它是在上一轮的世纪之交提出的,而且是与西学相对立提出的。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帝国主义开始了向中国的侵略,同时西方文化也开始批量地输入中国。军事与文化的双重侵略,使中华民族处在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于是一批志士仁人在与“西学”的对抗中,提出了“国学”。章太炎先生就是代表。他说:“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吾闻处竞争之世,徒恃国学固不足以立国矣。而吾未闻国学不兴而能自立者也。吾闻有国亡而国学不亡者矣,而吾未闻国学先亡而国仍立者。”很显然,他强调的是一种文化传统,有这种文化传统,国家即便灭亡了,还有复兴的机会;如果连这个传统也亡了,那国家就彻底没有希望了。其实中国的例子就很能说明问题,像元灭宋、清灭明,宋和明两个汉族政权虽然都灭亡了,可是由于这个文化传统存在,汉族在发展中却更加强大了。
    刘:上一个世纪之交的国学运动,主要面对的是民族的存亡问题。今天,世界形势已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民族存亡问题已不再作为讨论的主题,人们所关注的则是民族文化的延续与人类的存亡问题。目前在人类贪婪的物质利益追求中,能源危机、生态危机、战争危机都在威胁着人类的生存。所以著名的英国物理学家霍金就曾担忧地说:“人类如何才能继续生存一百年?”人类的种种危机,其实最根本的是人心危机、人性危机,用汤因比的话说,就是道德差距。而中国文化所谈的最主要的就是道德问题。因此在人类生存危机面前,中国的学人再一次关注到了“国学”。如果说章太炎先生他们那一代哲人是站在民族主义的立场提出“国学”的话,那么当代的一批学人则是在世界文化大视野下,发现的“国学”。在国学的倡导中,我们似乎可以看到中国传统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与道德责任感在当代知识分子身上的体现。
    姚:西方有不少学者在人类危机日益严重的今天,也在开始关注中国文化。
    刘:看来从上个世纪后期,西方学者就开始思考中国文化的意义了。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