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衣冠服饰 >

玉佩琼琚触眼明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早在《诗经》年代,玉佩便作为男性身份的代表物存在了,而女子为男子所戴玉佩结缀罗缨来表达情意,这种含蓄的表白方式不仅符合古代礼法,也带着一种原始的纯粹与羞涩。而作为唯一一个能够常佩于身的玉器,玉佩对于古人的意义尤为重要。
    
    “古之君子必佩玉。左结佩,右设佩。居则设佩,朝则结佩。齐则綪结佩。而爵鞸。凡带,必有佩玉,唯丧否。佩玉有冲牙。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于玉比德焉。天子佩白玉而玄组绶,公侯佩山玄玉而朱组绶,大夫佩水苍玉而纯组绶,世子佩瑜玉而綦织绶,士佩瓀玟而缊组绶,孔子佩象环五寸而綦组绶。”
    在这里,君子是指品德才华出众、心怀天下品格高尚的文人,而他们的出身、地位也不划一。于是,君子必佩玉在身,以规范自己的言行不要越规出格,不遇凶丧不能解。
    
    佩玉的风俗到了战国后变得繁缛华丽,曾大量出现玉组佩这样的配饰,所谓玉组佩,即是以十数块小件玉器,如玉璜、玉璧、玉珩等,串联成组,用以突出佩戴者的华贵雍容,直到秦汉也仍旧保留着这样的习惯。到了魏晋时期,男子佩戴玉组佩的逐渐减少,更多的是佩戴简单的一块玉佩,而女子佩戴玉组佩的风气仍旧不减,很长时间里依然佩戴玉组佩,与男子不同的是女子通常将玉组佩系在衣带上,走起路来环佩迎风摇摆,叮当作响,悦耳动听,因此“环佩”也渐渐成了女性的代称之一。
    朝代更迭,社会变迁,商品经济出现并得到发展之后,玉佩的严肃性越来越少,装饰意味越来越重,成为佩挂于身、寄意标高的玩赏之物。
    
    明代以前的玉佩雕刻讲究形神兼备,纹样多洒脱飘逸,有着盛世文明的高远超脱。而明以后,民间平民阶级日益强盛,他们追求的是现世的安稳与生活的富足,将其反映在装饰上,则表现为更倾向于选择具有吉祥图案的玉佩,以此祈神,于是,玉佩上往往运用了人物、走兽、花鸟、器物等形象和一些吉祥文字等中国传统图案造型,以民间吉语及神故事为题材,通过借喻、比拟、双关、象征及谐音等表现手法呈现在玉佩上,反映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这种倾向一直延续至今。
    
    玉佩陪伴着君子走过了风风雨雨的上千年岁月,承载着希望与梦想,祈愿与祝福。在每一件玉佩的背后都有着不为人知的世间百态、人情冷暖,那是消融于大历史与大叙事之后的故事,也是每一个人的传奇。在漫长的历史中,一代代人事更迭繁乱,只有玉佩流传下来,成为时间与文明的见证。如果玉佩有灵,它们也会在今日的寂静之中怀念那些过往的君子吧。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