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衣冠服饰 >

扎染


    
    在中国民间传统染色工艺中,扎染是其中非常独特的一种,即是在染色时候通过纱、线、绳等工具将不需要着色的部分进行扎、缝、缀、缚、夹等多种形式扎起打结,令其无法着色的一种染色方法。扎染的手法千万变化,据传有多大一百多种不同的技法变化,各有特色,不仅能制作晕色丰富的纹理,更能扎出各式各样的花朵,是后世机械印染工艺都无法达到的艺术高度。
    扎染拥有非常悠久的历史,至于起源合适至今尚未有定论,只知道扎染起源于黄河流域。有言曰:扎染“秦汉始有之”,说明扎染来源许久,至今约有数千年历史。
    
    据记载远在东晋时期就已经有大批量的扎染绞缬绸生产,说明在东晋时候扎染工艺就已经相当成熟了。当时的绞缬织物有小簇的相对简单的蝴蝶、海棠、腊梅等花样,也有一整幅完整的,如紫地白花斑的“鹿绞缬”。
    在文化鼎盛的唐朝时期,扎染绞缬的纺织品非常流行并且沿袭了南北朝时期的花样,广泛应用在女性的衣着上,当时青碧缬的装扮在女性的打扮中非常流行。在唐朝的宫廷里,花纹精美的绞缬绸更是被广泛穿着,继而形成了青碧缬衣裙这样的基本式样,成为了唐朝的一股风潮。盛唐时,由于扎染艺术的发达与精美被日本等国争相传入,日本更是将扎染工艺当做了国宝的存在,后来又通过日本将扎染工艺传入云南大理。关于云南扎染,历史也有相关的记载:唐朝贞元十六年,南诏舞队前来长安献艺,穿的便是由扎染制成的舞衣。
    
    自从传入云南大理后,扎染不断的大战,成为了一种极具白族风情的手工印染艺术,宋朝《大理国画卷》中便描绘了两位随着大理国国王礼佛的武士头上所戴的布冠套,其花纹与传统蓝地小团白花扎染非常相似,大约是大理扎染被运用在服饰上较为直观的记录。明清两朝时候,大理扎染白族地区的扎染技艺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艺术水平,明朝的洱海卫红布、清朝的喜洲布与大理布皆是当年名噪一时的精美布料。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