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衣冠服饰 >

褙子者,状如单襦袷袄


    
    褙子,又称背子、罩甲,是古代女性时常穿着的一种汉族服饰,始创于秦朝,最开始多为庶民所穿着。到了宋朝,褙子被应用得最为广泛,由于褙子穿着的时候非常灵活,也容易穿着,于是逐渐地被武士所用,后来与铠甲相互配合成为了历代军事兵卒所穿用的戎服。
    褙子的形制是简单的直领对襟,与腋下开胯,腰间有系带但只作垂挂装饰所用,并不会系起,长度过膝,大体模样古代中单的形式做制。宋朝初期时候的褙子相对较短,后来在长度上逐渐增加,与裙同长的也并不少见。受到程朱理学的影响,宋人审美相对简约质朴,男子常将被褙子穿着于公服内作为内衬,而女子则是将褙子外穿,是宋朝服饰中非常典型的式样。
    
    褙子以袖子宽窄分为两种,袖宽者花纹偏素净,仅仅在衣襟处以花边做装饰,直通下摆;袖窄者则是在衣襟与袖口上都有花边装饰,但衣襟的花边仅长至胸口处。
    宋朝褙子的变化主要在衣襟上,统共分为直领对襟、斜领交襟、盘领交襟三种,其中直领对襟款式的较为多见,斜领交襟与盘领交襟这两种款式多是男子穿着在公服里的。到了明朝,女性服装开始多了许多变化,如霞帔、比甲、云肩等,但大多款式皆模仿宋朝,其中褙子被穿着得也相对广泛,因此褙子也被一直流传了下来。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