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衣冠服饰 >

中国衣冠服饰史


    一、新石器时代、商代、周代、秦朝
    原始服饰及其特点
    《韩非子•五蠹》:“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妇人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因此,上古时期人类的服饰在原始经济基础的条件下,人们以毛皮围系于下腹部,或许为了御寒、或许为了遮羞和装饰。不论出于何种原因,原始服装已经开始出现。由此,揭开了中国服装史的序幕。
    最初的原始人类用石片的锋刃裁割兽皮、树皮等,用植物藤条及动物的肠皮或韧带来捆系兽皮或草树皮。进入旧石器时代的晚期,当时的晚期智人创造了具代表性的制衣工具,古针、古锥。用古针缝制的兽皮适用于气候较寒冷的北方,南方天气热,则用古锥扎叶、穿藤皮长草编织制成衣。
    商代:服饰还未形成明确的等级差别;基本形式为上衣下裳两个部分。
    周代:宗法制成形后,根据天子、诸侯、大夫的等级差别,其服饰有了尊卑之分。有冕服、弁服、元端、深衣。
    商周贵族服饰特点:这个时期的织物颜色,以暖色为多,尤其以黄色为主,间有棕色和褐色。以朱砂和石黄制成的红黄二色,比其他颜色更加鲜艳,渗透力也较强,所以经久不变并一直保存至今。商周时期的染织方法往往染绘并用,尤其是红、黄等正色,常在织物织好之后,再用画笔添绘。
    东周男子服饰特点:周代服饰大致沿袭商代服饰,只是略有变化。衣服的样式比商代略宽松。衣袖有大小两式,领子通用矩领。这个时期还没有纽扣,一般在腰间系带,有的在带上挂玉制饰物。当时的腰带主要有两种:一种以丝织物制成,叫“大带”或“绅带”;另一种以皮革制成,叫“革带”。
    战国妇女服饰特点:曲裾深衣除了上衣下裳相连这一特点之外,还有一明显的不同之处,叫“续衽钩边”。“祍”就是衣襟。“续祍”就是将衣襟接长。“钩边”就是形容衣襟的样式。它改变了过去服装多在下摆开衩的裁制方法,将左边衣襟的前后片缝合,并将后片衣襟加长,加长后的衣襟形成三角,穿时绕至背后,再用腰带系扎。
    战国男子着装,衣长不过膝,以连续矩纹和条纹作装饰。男装以交叉领、窄袖、腰间束带为基本形式。战国时期的带钩比西周初时有很大的进展,质地为金、银、铜、铁、玉,在带钩上刻有花纹,有时也镶上绿松石,显示贵重富有。
    《史记》中记载,在战国时期,出现了一桩有影响的事情。即赵武灵王实行的军服改革,后来人们称之为“胡服骑射”。其形制为身穿袴褶,短身广袖,形若袍式,腰带上以金玉为饰有带钩。后人评价这件服饰史上的创举是实践出真知。如果没有战争的实践,如果赵国在当时不是处在弱小的地位,就不会有军服改革。因此有人说赵国后来由弱变强,这次果断革服是重要条件之一。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