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琴棋书画 > 其它 >

洛阳伽蓝记


    
    永嘉五年西晋永嘉之乱后,佛教在中原北方的地图上日益蔓延,尤是北魏都城洛阳,城内外共建寺千余,后洛阳沦陷,曾经繁华昌盛之地转眼化作废墟。东魏迁都邺城后,抚军司马杨炫之重回洛阳,见当年王公贵族们花费万金所筑的佛寺被夷为平地,昔日洛阳情景历历在目,便循着往日洛阳城郊盛极一时的佛寺,并且概况历史变迁撰写了一步聚佛教、历史、地理、文学于一身的历史与人物故事类笔记《洛阳伽蓝记》,又称《伽蓝记》,有着极高的文献价值。后世更是有人将杨炫之的《洛阳伽蓝记》与颜之推的《颜氏家训》、郦道元的《水经注》并称为中国北朝时代的三部杰作。
    伽蓝,在梵语中“僧伽蓝摩”的略称,是僧院、众园的意思,也是佛寺的统称。《洛阳伽蓝记》全书统共五卷,依照地域划分分为城内、城东、城南、城西、城北,分别载述区域内的寺庙共七十余。书中以北魏佛教的兴衰为线索、洛阳城内及时做寺庙为纲领,由佛教建筑、寺人入手,继而描绘相关的人物、史事、传说、逸闻等,通过这些故事与建筑的描写反应出当时的社会背景与社会风俗。
    在文学价值上,《洛阳伽蓝记》有着非常高的成就,在清朝编撰的《四库全书》中也被选入了地理类别的书籍。其文笔秾丽秀逸,骈中有散,在叙述政治与民俗时充满了对当时的豪门贵族、僧侣地主的豪奢淫佚的不以为意,四库馆臣曾评《洛阳伽蓝记》曰:“其文秾丽秀逸,烦而不厌,可与郦道元《水经注》‘肩随’”,但由于《洛阳伽蓝记》讲述的是北魏朝的历史痕迹,在最初的时候并没有得到太大的关注,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才由于其浓厚的文学价值而受到学界较多的关注。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