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交融之:那些由佛、儒入道的高道们(2)
http://www.newdu.com 2024/11/29 06:11:50 腾讯道学 张妍 参加讨论
茅固 众所周知,道教主要派别之一的茅山派尊“三茅真君”为祖师。而“三茅真君”之一的茅固曾任武威太守,在甘肃境内有所驻足,后受其兄影响弃官修道。《道藏》中对“三茅真君”多有记载,尤以《茅山志》所载最为详细: “大司命君姓茅,讳盈,字叔申,咸阳南关人也。姬冑分根氏族于茅,积德累仁,祚流百氏。高祖讳蒙,字初成,一字本初,深识玄远,察览兴亡,知周之衰,不仕诸侯,乃师于北郭北阿鬼谷先生,长往华山,道成以秦始皇三十年九月庚子,乘龙白日升天……曾祖偃,字泰能,蒙之第四子,仕秦昭王,为舍人,迁车骑校尉长平恭侯。祖讳憙,字世伦,仕庄襄王,为广信侯。始皇即位,以为德信侯。生六子,并知名于时。其第六子讳祚,字彦英,不仕不学,志慕农桑,生三子,长即大司命君也,次子讳固,字季伟,第三子讳衷,字思和。司命君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丙申岁,二弟于戊戌、庚子岁。 ” 可知三人系出高门,祖、父皆名著于时,盈为最长、固次之、衷为幼。茅固历任要职,亦曾为武威太守。(大司命君)仲弟即定录君,汉景帝时察孝廉,元朔元年举贤良,拜五官郎,正和二年转太子太傅,元凤元年,拜破胡校尉武威太守。” 因听闻其兄学道有成,茅固遂与其弟辞官还家,后又渡江寻兄。 “二弟在官,闻兄白日神仙著于民口,始信仙化可学,神灵可致,然后明松乔不虚,鼎湖有实耳。于是各弃官还家,以日仄之年修糟粕遗事,未有补益,乃相谓曰:‘家兄得道,非他人也,何不往从,亲禀口诀而乃按云云,方书以规度世乎?纵往而不达终,不使吾等死于非所。’遂以元帝永元五年壬午三月六日度江,求兄于东山相见。” 三茅真君(资料图:图源网络) 在长兄茅盈的悉心教导之下,茅固、茅衷精修道术、收效甚著。后二人遂留在句曲山隐居修道、济世救人、影响极其深远。以致于当地百姓为念其恩泽,为建庙观于此山。汉明帝时又为建庙,以彰三人之德。 “二弟具受教敕,乃服药咽气,勤精静思,又施行诸为生生之戒慎者,如是十八年,色如处子……于是二君留治此山,洞内立官,结构于外,将道著万物,流润苍生,德加鸟兽,各获其情,神验祸福,罪恶必明。内法既融,外教坦平。尔乃风雨以时,五禾熟成,疾疠不起,暴害不行,境无灾眚,邑无贼兵。时父老谣歌曰:茅山连金陵,江湖据下流。三神乘白鹄,各治一山头。召雨灌旱稻,陆田亦复柔。妻子咸保室,使我百无忧。白鹄翔青天,何时复来游?三君往,曾各乘白鹄集山之三处,时人互有见者,是以发于歌咏矣。乃复因鹄集之处,分句曲之山为大茅君、中茅君、小茅君三山焉。统而言之,尽是句曲之一山耳,无异名也……茅君亦潜闲洞宫,颐神葆真,忽臭味之交驰,远凡俗以静身,故不复外接众庶耳。唯好道骨挺之子,时得抽引相见……遂乃相率,扶老携幼,挈粮壶浆,共起坛积基,立庙观于山中。穷工肆巧,结构连阿。图三君之像于丹青之膀,书神灵之德于能宣之笔……明帝永平二年,诏敕郡县,修灵山大泽能兴云雨有益百姓者庙,如陈国老子庙、会稽夏禹庙、丹阳句曲茅真人之庙,长沙湘水黄陵二妃、屈原之庙,有是此之比者,皆德遗黎民,道匠万物。 ” 除此之外,《搜神记》、《混元圣纪》、《太平御览》、《云笈七签》、《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以及《玄品录》诸书均详载“三茅真君”之事迹,与《茅山志》所述大意略同。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明代神乐观高道:傅同虚、胡守法
- 下一篇:谁是终南仙山首位隐修人,他修成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