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丹道养生 >

太乙五行拳的传承与创新(4)


    二 在原汁原味传承的基础上,创新其推广的方式与方法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也是武术发展的动力源。作为非遗拳种的武当太乙五行拳能不能在传承过程中有所创新有所发展?回答当然是肯定的。然而如何创新如何发展,却值得斟酌。
    一是要认识到原汁原味地继承这一非遗拳种是不可变动的前提
    众所周知,武当太乙五行拳本身就是武林高手与道门高人集合而成的高端武术的创新成果,并经过十几代传人的补充完善,才得以保留这一珍贵的武林文化遗产。其拳术虽然只有二十三式,所蕴涵的内容与营养却博大精深。且不谈我们未知未掘的史料部分,仅就我们目前掌握的情况分析,就足以让我们去深入研究,好好消化。譬如,如何从中国哲学的层面,去解析阴阳五行学说的拳理;如何从养身健体层面去系统解析习练此拳的运动效果;如何从现代科学的层面去破析这一古典拳种的拳功与义理等。做好这些基础性的系统性的研究工作,其前提就是保留这一非遗拳种的古仆风貌,才能原生态地做好普及与推广的传承工作。这就像古典建筑的修缮、古典书画的装饰一样,只能“修旧如旧”保持原貌,违反此原则,就会造成大破坏、大贬值。
    
    传承太乙五行拳
    二是在保持原貌的基础上,可适当创新其传承的方式方法
    创新武当太乙五行拳传承方式与方法,我们已经做了很多工作,但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尤其要在两方面倾注我们更多的精力:一是要加强其传承软件与硬件设施的建设,二是要与时俱进地搞好普及与提高的培训推广。这些工作综合起来,实际上是一项浩繁的系统性的传承工程。做好了既有益于武当,也有益于社会;既有利于当代,也有利于后世。
    首先要加强其传承软件与硬件设施的建设工作
    在硬件设施建设方面,已取得十堰市与丹江口市两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多个民营公司的合资建设,正在倾力打造丹江口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当武术传承基地。该基地选址于武当山九宫之首的净乐宫西侧,依山面水,环境宜人。占地23.38亩,预计总投资1.3亿多元,年底将破土动工。基地将依循“金木水火土”五行原理,以明清道家风格为建设特色,打造集高端养生、竞技、商务、教学、影视、旅游、环保为一体的多功能大型道家武当武术传承基地。竣工运转后将产生可观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在软件建设方面,该基地具有四大品牌效应:2006年武当武术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2007年项目奠基人赵剑英被命名为首批国家级非遗项目武当武术代表性传承人;2012年项目发起人覃献平获省级非遗项目武当武术代表性传承人头衔;2013年9月,该基地核心拳种“太乙五行拳”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7月,由覃献平发起成立的十堰市武当太乙五行文化研究会、武当武术传承基地挂牌,现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武术组织建立互访机制。
    在该基地加紧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还应加紧与之配套的软件设施建设。如经营人才和教练员的人力培训,太乙五行拳等武当武术的教材教法的收集整理,还有这些教材声像软件的制作等等。这些软件制作,不仅要靠基地现有的人材,还要外聘相关方面的知名专家学者教授共同打造,才可有高质量高水准的非遗拳种的传承。
    其次是做好普及与提高的培训推广工作
    培训推广太乙五行拳的工作有三法可试:
    一是办好初级班。对于那些初习武者而言,传授作为武当高端拳种的太乙五行拳就显得相当难学。我们可采取化难为易的方法进行培训。可借鉴一些行之有效的武术普及范例,如参考陈氏太极拳简编的的精要十八式、杨氏太极拳简编版二十四式等推广方法,将太乙五行拳中带有基础性的招势简编为精要式,使其易学易懂,更有益于身心健康。
    二是办好中级班。对于那些习武健身养身爱好者,可将太乙五行拳基本拳功与义理教习之,特别是将这一拳种在养身方面的作用可在培训中侧重推广,以吸引更多期望强身健体的人群参与其中,助推这一拳种在全民健身运动中发挥正能量作用。
    三是办好高级班。主要培训传承这一拳种的教练员。聘请相关方面的知名专家学者教授为导师,编写高级教材,不仅在养身与擒扑方面言传心授,更在拳道合一方面予以系统的理论指导。“知行合一”培训出来的教练员,方能在国内外胜任本色传承这一非遗拳种的重任。
    三 结语
    关于“太乙五行拳”这样的非遗拳种的传承发展,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不论怎样,都要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十六字方针办事。这是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精神与要求,也是社会的期望,时代的重托。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