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万殊 万殊一本”:万法宗坛的前世今生(2)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3:11:19 腾讯道学 张金涛 参加讨论
道门间的整合与万法宗坛的诞生 虽然道门中的互动没有停止过,但有计划的统一之势尚未形成。历史曾提供过一个机会,南宋嘉熙三年(1239)理宗赐三十五代天师张可大“妙观先生”、“提举三山符篆”。只是伴随着战乱,与南宋的终结,提举之事进展该不会很大。进入元代以后,此事方有了实质性的进展。至元十三年(1276)元世祖敕命张宗演主领江南道教,赐二品银印。授权自己给牒度人为道士。并令路设道录司,州设道正司,县设威仪司,皆属其管辖。在京师建崇真万寿宫,敕张宗演弟子张留孙主持。并封张宗演为“嗣汉天师”。至此“嗣汉天师府”方正式诞生。天师的称号获官方认可。张宗演每次进京都选调龙虎山优秀的弟子随行,先后有张留孙、吴全节、夏文咏等,后来他们先后都受封为玄教大宗师。 其中,张留孙博学多才,言行谨慎,许多朝廷大事,世祖都征询他的意见。延佑二年(1315)加封“开封仪同三司、特进上卿”、“知集贤院事”,领诸路道教事,其头衔多达四十余字。他受到了五朝皇帝的恩宠,共历47年。在这期间,他把行事优秀的弟子或委以京师道职,或派至江南各地管理教务。然其签署,除自己外仍加盖天师印鉴。玄教人才大都来之于龙虎山,故近代学者陈垣说:“玄教由正一教分出,实一教而二名”,此说不无道理。当初世祖欲将封张留孙为天师,张留孙回答“天师有世嗣,臣不能为”,皇帝才改封其为“玄教大宗师”的。 从中央到地方道教的领导既然大都为龙虎山宗所主事,至此统领三山符箓而诞生万法宗坛也就成为必然。 一本万殊,万殊一本——万法宗坛 “万法宗坛”从文字上的出现最早当见于元代虞集所撰门贴。虞集(1272-1348)字伯生,号道园,元代著名词臣,是当时文坛领军人物。他和道教结缘甚深,与张留孙、吴全节交往尤密。他在为龙虎山宫观写的一组对联中对万法宗坛门写道:“绿章封奏通三景,绛节趋朝引万神”。 华东师范大学刘仲宇教授在《龙虎山历史资料捃拾》一文中说:“万法宗坛是元以后龙虎山天师得封正一教主。大正一的格局形成后,始可能出现,且一定设于龙虎山。疑此系大上清宫之门联。唯娄志称依洪武之旧,万法宗坛在天师府内,或元时原在大上清宫,明初移建欤?尚待考。” 这里可以指认的是,据元明善和娄近垣所修的两本《龙虎山志》的不完全统计,大上清宫观建筑共有宫观三十七所,只是其中未见有万法宗坛。由此可知,万法宗坛最终设在天师府中是确定无疑的了。又从明世宗嘉靖五年(1526)敕中官吴猷会同江西巡抚重修大真人府,建天师家庙、万法宗坛、敕书阁的记载上,万法宗坛亦应设在天师府中。如今的万法宗坛院中一左一右种着两株巨大的罗汉松,一雄一雌。雄的龙盘虎踞,森然蔽天,雌树清秀挺拔。她们的栽种绝非临时所为,据测算,其树龄皆近千年。所以万法宗坛是由当年正一玄坛演变而成的说法也是有可能的。只是古树无言,待后人考证吧。 总而言之,万法宗坛的诞生昭示着中国道教发展的必然,所谓“合而必分,分而必合”。历史发展到今天,海内外的道众皆到天师祖庭来授箓,天下各地的游客不停地到祖庭来观光,应该说是有她的必然。工业文明所带来的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精神失落的现实,使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转而寻找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这样古老的东方智慧。我们道教界亟应乘势而起,整合发掘,承传道教中的哲学、医学、养生等元素。如此方可将道教文化转而发展到文化道教,更好地提升自己,为人类文明与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本文原名为《值得一提的万法宗坛》,系腾讯道学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道家思想构筑“大同世界”
- 下一篇:老庄能代表中国的自由精神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