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五峰山道场 古代江北最大的道教圣地之一
http://www.newdu.com 2024/11/30 02:11:09 腾讯道学 赵芃 参加讨论
五峰山洞真观 五峰山位于济南西南22公里处的长清境内,是古代江北最大的道教圣地之一,素有齐鲁仙境的美誉。相传玉皇大帝的五个女儿路经此处,见其风景秀丽,不愿离去,于是分别化作迎仙峰、望仙峰、会仙峰、志仙峰和群仙峰。五峰山由此而得名。五峰山道教文化和宫观遗迹放射着古代文化的灿烂光辉,并代表了山东道教发展悠久、丰富而辉煌的历史,成为山东道教历史文化的象征。 五峰山在山东济南长清区东南四十里,岗峦绵亘,上有五峰错列,相传玉皇大帝的五个女儿路经此处,见其风景秀丽,不愿离去,于是分别化作迎仙峰、望仙峰、会仙峰、志仙峰和群仙峰,五峰山由此而得名。五峰山不但风光绚丽,气候宜人,山清水秀,而且道教文化源远流长,道教碑刻、道观遗迹遍布区内各地,历史上道教人士众多,道教传说、典故以及祭祀、斋醮科仪活动在民间流传普遍,对山东道教思想文化的发展与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据考,五峰山道观属全真教龙门派的发祥地。“北七真”中的邱处机、郝大通、刘长生三位真人曾来此弘道。其主要活动都集中在北观。北宋时,五峰山列道教名山第九位,明朝时列第十二位。历史上五峰山道教曾4次受到皇帝敕封:金世宗大定三年被封为“万寿之院”;金宣宗贞佑年间敕封“洞真观”;元代又被封为“护国神虚宫”;万历二十二年明神宗朱翊钧派全真道士周玄真颂发《道藏》金经480函,敕封为“保国隆寿宫”。朱翊钧为供奉其母李太后,在五峰山修建了一座豪华的九莲殿,封太后为“九莲菩萨”,并命周玄真辟山重修五峰道观,“创构宫宇、楼殿岿崇,金壁辉莹,号称极盛。”从现在尚存的历史遗址看,便不难相象昔日五峰山道观古刹林立,香烟燎绕的盛况。 一、五峰山道教及道观 据碑文记载:五峰山兴发于秦,广拓于金元,繁荣于明。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道教圣地,从而使这里的道观规模十分宏大,分南、北两观。南观,又名玄都观,是明德王的香火院,六代德王的陵寝就在观南的棣山。北观即洞真观,观内建有玉皇殿、真武殿、三元殿等殿宇数百间。观内还有古代碑林遗存,因历史上战火的破坏,历代碑碣只剩下了百余块,极为珍贵。北魏时期中国佛、道、儒三大宗教兴盛发达,五峰山的宗教庙宇进而扩大,出现了集佛、道、儒三教文化于一体的溶融格局,在这时期先后兴建了道教的三清殿、佛教的圣佛莲花洞、儒家的讲书院等。宋真宗年间,五峰山建玉皇殿、虎神殿、龙王殿等庙宇,被列入著名道场,定名为洞真观。公元1010年,又在山内兴建了玄都观,成为全国最大的道场之一。《图书集成·职方典》云:魏太和中,全真道士邱志原结庵于此。金贞祐初建洞真观。长清县旧志称宋太和中,全真道士邱志原诛茅斩木结庵于此。元代《重修洞真观记》记载: 邱志圆、范志明劚地于此,屋绕数橼。邱范之后,道士王志深、李志清等辈增筑之始,有道院之目。金大定初,羽士王志深自栖霞奉母田氏,来此开辟山场,创修玉皇殿及东西两楼,凿池引泉,号洞真观。元杜仁傑诗:贤哉王真隐,手独辟空旷。独归其功于王志深意者。邱范诸人草创于始,王志深乃拓而广之耶。明神宗万历时特命黄冠周云清劈山重修,颁以道藏全经,五峰遂与泰岱、灵岩并称三山云。[1] 明万历二十七年二月颁发藏经赦谕碑。在三元殿前碑文云:皇帝赦谕山东五峰山三官宝殿住持及道众人等,朕发诚心印造道大藏经颁施在京及天下名山宫观供奉,经首护赦己谕其由尔住持及道众人等务要虔洁供安、朝夕礼诵、保安渺躬、康泰宫固、肃静识己、往愆尤乞、无疆福寿、民安国泰、天下太平。俾四海八方、同归清静、善教朕成、恭己无为之治道焉。今特差全真道士周玄真齐请前去彼处供安。各宜仰体知悉钦哉,故谕: 皇帝赦谕五峰山三官宝殿住持及道众人等,朕惟道藏一书,乃皇帝老子以来诸高士名流宣言法旨。大较以清静慈俭为宗。朕自冲味承殿洪基,迄今廿有七,祀天下和平、臣民乐业,实皆天眷,祖德所致。足证灵通,妙应之机。昔汉文帝尝用其言,庶几富庶之风。所谓道之精以治身,其绪馀以为天下非其验欤。厥后源流渐广,文字逐繁,金简丹书,粉然并出,符箓科教,貌而嗣与,其说在拔,济幽途乞求福力,虽曰多端,要以作善降祥,不善降殃,感应之理焉。可诬也。我祖宗设立道口一司,专领是教,圣母慈圣,宣文明肃,皇太后尝命摹印全经颁布天下。朕既序之简,端跋之篇末矣。兹者国灵遐鬯,荡除海氛。朕祇承天地祖宗之佑思,欲四方休息,归于无伪。念而蠢蠢众生,知识各别,明难罪苦、幽服遣责。一夫不获实子之幸。所以,首过雪愆、乞恩请福。朕实惓惓也。爰命所司,印造全藏四百八十,函施舍在京及天下名山诸道观,用广其传。凡尔羽流其焚,香讽诵信、守奉行为,国祝鳌为民解罪洁严顶礼,永远尊藏,不许亵玩损淫。特赐护赦通知钦哉,故谕。[2] 五峰山著名的道教圣地洞真观,元敕封为护国神虚宫,明敕封为护国隆寿宫。建有皇宫门、午朝门、三清殿、玉皇殿、碧霞宫、真武殿、石牌坊、三元宫等,观东有明神宗恭奉其母李娘娘的九莲殿,观西有朝阳洞、青帝宫等古迹。另外,观内尚有卧龙池、清泠亭、百丈阶、碑林等景观。 五峰山道观在历史上曾四次受到皇帝的敕封:金世宗大定二年(公元1162年)被封为“万寿之院”;金宣宗贞祜年间(公元1213——1216年)敕封定名为“洞真观”;元代又被封为“护国神虚宫”;明代万历年间(公元1573——1619年),明神宗朱翊钧命黄冠周云清辟山重修,“创构宫宇,楼殿岿崇,金壁辉莹,号称极盛。”朱翊钧为供奉其母李太后,在五峰山修建了一座豪华的九莲殿,封太后为“九莲菩萨”。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明神宗派全真道士周玄真(周云清)颁发《道藏》全经480函,敕封为“保国隆寿宫”。历史上的五峰山道教活动空前兴旺,宫观殿宇富丽堂皇,成为山东境内著名的道教圣地。 五峰山道士及石碑 二、五峰山道士及派谱 五峰山著名道士有范志明、王志深、崔真人道演、王独巷、邱志原、赵天雷。据长清县旧志记载,赵天雷在洞真观修养日久,一日有异人授以勘摄符咒,夜半,天雷试之神将满前,天雷惧,令其拔木明旦,视之树尽,仆常祈雨,雷山辄应,后无疾而终,其徒治棺以殡,颜面如生,邑有王姓者于是日在陕西潼关遇之归,告其众起棺验之止,有衣履盖尸解云。又雷山邑南大路西宏治中有道人赵天雷,在此祈祷,日久不雨,邑憾之天雷唤童子至前掌中书一雷字,令之下山霹雳手中发大雨如澍。天雷不知所在,今遗有风雷雨三碑,在旱祈辄应。又洞真观有仙人台,前有赵天雷,后有王独巷相继羽化。 金元时期全真教在长江以北的活动受到了民众的拥戴和皇权的赞誉,其势力迅速扩大,七真之一刘长生于公元1187年特派其弟子崔真静来五峰山做道观主持,因其博览佛、道、儒三教之书,洞晓大义,且精通医术,为百姓治病,深得民心并得到皇上的赏识,五峰山洞真观被朝廷敕封为护国神虚宫。据史料记载,当时的五峰山已被列为全国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中的第九位。 五峰山碑林 三、五峰山碑林与碑记 五峰山从东周以后至秦汉时期的古代遗址还有百余处,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巡行东部登泰山封禅祭天后,在五峰山举行祭祀地神大典,以达通神之目的。令丞相李斯撰写铭碑一块,以示后人,并修建封禅台和社稷庙,成为珍贵的秦代名碑之一。公元前141年,汉武帝沿袭秦始皇的做法巡行名山大川,扩建祭祀日月、北斗、星辰和二十八宿,以求社稷安宁、五谷丰登,亦到五峰山进行封禅。据《史记·封禅书》记载,泰山、五峰山一带方士甚多,其信仰为老子和黄帝,出现了历史上的黄老学说派。秦汉时代的道家和黄老学说在泰山和五峰山一带互相交流,互相渗透,形成了具有五峰山特点的道教思想和历史文化。 作者简介:赵芃,男,1958年生,山东轻工业学院政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山东道教史》负责人。刘斌,男,1975年6月生,济南市长清区文管所所长,文博馆员,济南市科技项目《灵岩寺宋代泥塑罗汉综合性保护研究》、《古建筑综合性技术研究》项目负责人。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吕洞宾点化 韩湘子成仙的故事
- 下一篇:史上最全能道士:唐代高道司马承祯的政治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