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与「专业」之间:从「水木清华」到「师范大学」 ----林安梧教授访谈录 (原载《鵝湖》26:11=311 2001年5月, 頁18-26) 受访者:林安梧(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文学系所教授) 访...
訪談林安梧論「新儒學」與「後新儒學」 (之一) John Makeham 梅約翰(澳洲 Adelaide 大學中文系教授) 林安梧(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教授) 時間:二OO三年一月廿二日 地點:台灣師大文學院館...
全球伦理如何体现“家庭”与“孝道”的根本地位? 张祥龙 全球伦理学说中似乎有一种“后现代”的冲动,即要超出使伦理在人类的主流活动,比如科技、经济、政治等活动,中虚无...
「存有三態論」與「存有的治療」之構建 ──道家思維的一個新向度 (《鵝湖》第廿六卷第六期(總號:306)2000年) 林安梧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所教授 論文提要 :本論文旨在闡...
论“大学精神”与“大学之道” 黄玉顺 西方传入的现代大学模式作为一种学制,丧失了某种“大学精神”。这种大学精神就是:居仁由义。这种大学精神乃蕴涵在“大学之道”之中。...
“儒学经典诠释传统”与“我们” 陈立胜 (中山大学 哲学系,广东 广州 510275) “我们”在这里指谁?指对“儒学经典诠释传统”加以研究、进行反思的人们。题中的“与”字牵涉出...
论“观物”与“观无” ——儒学与现象学的一种融通 黄玉顺 [摘 要] 在汉语所表达的中国人的思想中,显而易见,我们的一切“观念”,皆出于“观”:观念是“念”,念出于“观”。...
“李约瑟难题”与“刘明武难题” ——《清源浊流:黄帝文化与皇帝文化》序 阎纯德 (《汉学研究》主编) 一 一个学者的活力在哪里?在无穷的追问里,在不停的探索中。如果停滞...
“慎終追遠”與“往來井井” ——原禮,或關於喪、祭、井、革的政治空間 柯 小 剛 這次難得的聚會給予我們一個機會得以重讀《論語》。是的,我們說給予,我們被給予,我們被給...
全球伦理如何体现“家庭”与“孝道”的根本地位? 张祥龙 全球伦理学说中似乎有一种“后现代”的冲动,即要超出使伦理在人类的主流活动,比如科技、经济、政治等活动,中虚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