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晓立 传统的中国社会是以儒家伦理为精神核心的亲缘社会,伦理观念在中国人的传统思维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传统社会的组织和运行均是在传统伦理关系的范畴中得以开展。传统...
文/方崇阳 《道德经》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
文/方崇阳 《道德经》第十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国治民,能无知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为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
文/方崇阳 《道德经》第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
文/方崇阳 《道德经》第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
文/吴真 唐代“乩仙经纪人”能请唐宋八大家毕现 明清时期的文人爱玩扶乩降神的游戏,请的乩仙大多跟科举文章养生修炼相关,文昌神、吕洞宾、李太白这三位最是频繁出现在大江南...
文/方崇阳 《道德经》第十七章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信任是合作的基...
文/ 万景元 昨天有居士问我:“在家学道当从何入手?”我想这也是大多数信众有的困惑,虽然对道教有好感,也想学道修行,但是却不知道当从何入手?从哪部经文开始? 我觉得,不...
文/方崇阳 《道德经》第十八章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大道的运化 《庄子 大宗师》里有一个关于几条鱼互相关爱的寓言故事...
文/方崇阳 《道德经》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无用之树与无用...
文/姜生 汉墓表达的死后转变成仙“与道为一”的整个过程 马王堆一号汉墓所出侯夫人的四重棺,应按由内向外的顺序理解,最外层黑漆素棺乃表示“包天裹地”、“玄之又玄”的“道...
文/方崇阳 《道德经》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五色、五音、五味之...
文/陈景展 茅庵草舍,须要遮形,露宿野眠,触犯日月。苟或雕梁峻宇,亦非上士之作为;大殿高堂,岂是道人之活计。斫伐树木,断地脉之津液;化道货财,取人家之血脉。只修外功...
文/方崇阳 《道德经》第十九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每个人都有权力进行内心...
文/方崇阳 《道德经》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文/吴真 眼睛是灵魂的窗户 神仙的眼睛什么样 眼睛是灵魂之窗,这句国人熟悉的谚语据说从法文而来,其实孟子老人家早说过透彻话:“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
文/方崇阳 《道德经》第十四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皎,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
道人合伴,本欲疾病相扶,你死我埋,我死你埋。然先择人,而后合伴。不可先合伴,而后择人。不可相恋,相恋则系其心;不可不恋,不恋则情相离。恋欲不恋,得其中道可矣。有三...
文/陈景展 如何找到那个对的人 祖师强调要先择人,而后再合伴。怎么去择呢?祖师说“有三合、三不合”,明心的人,有慧的人,有志的人,这样子的人才能作为一个选择。 与明心的...
文/方崇阳 《道德经》第二十章 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