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药,是中药五大剂型——丸、散、膏、丹、汤之一。在战国秦汉时期出现的医学文献《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难经》等著作中都有关于膏药的记载。这时的膏药,是猪脂膏...
名称:苎麻根。 类别:止血药。 拼音:Zhu MA Gen 拉丁:Radix Boehmeriae 药用部位:根。 药材性状:根不规则园柱形,略弯曲,长4~30cm,直径0.4~5cm。表面灰棕色,密生疣状突起及横向...
鸡骨草为豆科植物广东相思子的全草。广东相思子为攀援灌木,生于山地或旷野灌木林边,分布于广东、广西等地。 全年可采,一般于冬、春季挖取全株,除去荚果(种子有毒)及杂质,...
【出处】《纲目》 【拼音名】Fú Sānɡ Yè 【来源】为锦葵科植物朱槿的叶。 【化学成份】叶和茎含蒲公英赛醇乙酸酯和β-谷甾醇。 【药理作用】叶和茎的煎剂对离体豚鼠回肠有轻度兴...
三七花的功效与作用 三七花可促进肝、肾、睾丸及血清中的蛋白质合成,对各器官组织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具有促进作用。较大的工作压力和紧张的生活节奏,造成中年白领特别是...
朱棣,明太祖朱元璋第五子,自幼好学,能辞善赋。明朝初期,庶草荒芜,民不聊生。朱棣考核可救饥馑的野生植物 414种,证实其花实根干皮叶之可食者,分草、木、谷、果、菜五部,...
名称:天南星 类别:化痰止咳平喘药 拼音:TIAN NAN XING 别名:虎掌、半夏精、南星、虎掌南星、三棒子、野芋头、斑杖 药用部位:块茎 药材性状:本品呈扁球形,高l~2cm,直径1.5~...
鸡血藤的功效 性味归经:苦、甘,温。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补血,活血,通络。用于月经不调,血虚萎黄,麻木瘫痪,风湿痹痛。作用:茎皮纤维可作人造棉、造纸和编织的原料;藤...
花椒,大家常用它做调料,或者火锅中放入几颗,其实花椒还有很多用途,中医称花椒为“蜀椒”,认为它有健胃、驱虫、利尿、消炎等功效。如身体受凉易引发身体疼痛,喝花椒粥能...
宋代伤寒大家朱肱在南阳行医时,太守盛次仲患病召他诊治,寻按脉证以后,他说这是“小柴胡汤证”,进服三剂可 愈。因小柴胡汤在宋代已经是士人悉知的名方,他没有写具处方。但...
在野菜中,白蒿以其较高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受到很多人的喜爱。“正月茵陈二月蒿,三月割了当柴烧。”时令对野菜很重要。正月里的白蒿叫茵陈,尚在襁褓之中;二月里白蒿是野...
仙鹤草的功效 功效: 收敛止血,解毒疗疮,杀虫,涩汗,止咳。用于咯血、吐血、衄血、尿血、崩漏、血痢、疟疾、消渴病多汗、伤力咳嗽等症,外治滴虫性阴道炎、疖疮痈肿、痔疮等...
形态特征 皱缩,茎纤细灰棕色或暗棕色,表面具纵沟纹,被稀疏绒毛,复叶,小叶膜质,常5~7,少数9枚,叶柄长2~4cm,被糙毛;侧生小叶卵状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中央一枚较大,...
今年的8月7日前后就是24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立秋。立秋之后天气就开始一天天变得凉快了,但是古人云:“多事之秋”,所以立秋后我们还要谨防“秋老虎”。那立秋时节我们应该...
五指毛桃药理 五指毛桃为岭南常用草药,以桑科榕属植物粗叶榕的根入药,其性平,味甘、辛,有健脾补肺、利湿舒筋之功,用于脾虚浮肿、食少无力、肺痨咳嗽、盗汗、风湿痹痛、产...
安徽省亳州市种植的药材品种繁多,据1985年全国统一普查时统计,亳州计有植物、动物、矿物类药材等171科410个品种。 亳州由于土壤气候适宜、光热水气组合优越,生产的中药材品质...
冬虫夏草的功效 1.调节免疫系统功能 免疫系统相当于人体中的军队,对内抵御肿瘤,清除老化、坏死的细胞组织,对外抗击病毒、细菌等微生物感染。人体每天都可能出现突变的肿瘤细...
白芍药情况大概 白芍药也称白花芍药,是毛茛科芍药属植物。在中国已有悠久的栽培历史,驰名中外,其根并入药。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地下部块状或粗厚;叶基生或茎生,大,互生...
益母草的功效 活血调经,利尿消肿。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恶露不尽,水肿尿少;急性肾炎水肿。 益母草的作用 1、对子宫的作用:益母草煎剂、乙醇浸膏及益母草碱对兔、猫等...
藏红花的功效 活血化瘀,散郁开结。治忧思郁结,胸膈痞闷,吐血,伤寒发狂,惊怖恍惚,妇女经闭,产后瘀血腹痛,跌扑肿痛。 1、《饮膳正要》:主心忧郁积,气闷不散,久食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