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与当代社会的双向互动”刍议 颜炳罡 2001年10月,在新加坡举办的“儒学与人类新世纪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我提出了“儒学与当代社会双向互动”(以下简称双向互动说)的观...
洪秀全与儒耶会通 颜炳罡 长期以来,在如何看待洪秀全与儒学、基督教(又称耶教)关系上学术界存有两种偏颇:其一,过分宣染和强化洪秀全的反孔批儒的意义,忽略了洪秀全在思想...
《批判与传承——20世纪后半期的中国孔子研究》序 颜炳罡 徐庆文同志是我多年的朋友。1984年秋,他从“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内蒙古草原走进山东大学哲学系教室。4年后,又考取该系...
孟子士的品节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精神 颜炳罡 “士”阶层古已有之,然而作为一个与现代知识分子相关的概念出现于历史只能追溯到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之后。降至战国,由儒家学派...
孔教运动的由来及其评价 颜炳罡 一 “孔教”一词有两种用法,一是传统的用法,与老、释并称三教,与儒教、周孔之教同义;二是近代的用法,是指近代以来康有为、谭嗣同、陈焕章...
从“依傍”走向主体自觉 ——中国哲学史研究何以回归其自身 颜炳罡 一、回到谢无量:由“哲学在中国”到“中国的哲学” 金岳霖在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审查报告中提出了“中国哲...
民间儒学何以可能? 颜炳罡 一、民间儒学的提出 民间儒学即儒学的民间形态。它既是传统民间儒学的延续,又是新的历史时期应对人类问题对儒学的新发展。扎根于民间社会,切合于...
《孔教运动研究》序 颜炳罡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臧克家) 孔子,2500多年的历史人物,早已死了,但却依然活着,依然活得那样真实、那样亲切...
内容提要 :18世纪末,19世纪初,制度化儒家处于消解过程,康有为面对不可逆转的走向世界进程,深刻体会到民族文化认同对于国家强盛的重要意义,试图运用西方的宗教资源,使儒...
内容提要:18世纪末,19世纪初,制度化儒家处于消解过程,康有为面对不可逆转的走向世界进程,深刻体会到民族认同的重要意义,试图借助于西方的宗教仪式等资源,使儒家脱离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