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 王夫之的格物知性与由性生知

    2017-12-09

    张学智 内容提要:格物知性与由性生知是王夫之心性论的重要命题,这两个命题的关联表明了他的心性论与知识论互相作用的方式。首先,他规定了心、性、情诸概念的内涵,区分了心...

  • 晚明心学中的本体与工夫之辨

    2017-12-09

    杨国荣 先天良知(本体)与致知过程(工夫)之辨,是王阳明心学的基本论题之一。在王门后学中,王畿、泰州学派对先天本体作了多方面的分疏,但由此又将本体等同于现成之知,聂...

  • 牟宗三超越存有论驳议——从先秦天论的发展轨迹看牟宗三超越存有论的缺陷

    2017-12-09

    杨泽波 【内容提要】以天论传统建构超越存有论是牟宗三儒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但这种理论并不符合先秦天论发展的实际情况。先秦儒家的天只是道德心性的形上源头,只能在假借...

  • 论牟宗三“以纵摄横,融横于纵”综合思想的意义与不足

    2017-12-09

    杨泽波 内容提要:牟宗三在划分三系,判定正宗与旁出的过程中,提出以纵摄横,融横于纵的综合思想方法,并希望以此综合象山和朱子,应该说,这是非常有价值的思想。然而,在具...

  • 阳明后学工夫论的演变与形态

    2017-12-09

    彭国翔 内容提要:工夫论是中国哲学特有的话语形态,和持论者的修身实践相关。儒家的工夫论在中晚明阳明后学中获得了充分的发展。和朱子后学有所不同,阳明后学的工夫论既有沿...

  • 先秦儒家“情理论”刍析——以孔子“仁”为例

    2017-12-09

    [摘要]当下中国哲学研究的主流范式是道德形而上学,而其内在的缺陷超越语丛的过密日益突显。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李泽厚提出情本体,试图解构过密的超越语丛。但情本体在解构...

  • 本体与发用:胡煦太极本体论研究——兼论其论域中的理、心、气

    2017-12-09

    赵中国 胡煦(1655-1736),河南光山人,清初易学大家。他出身贫寒,苦心读书,一意向学,在易学领域卓有建树。五十八岁登进士第,六十岁被召见于乾清宫,康熙皇帝曾专门向他询问...

  • 现代新儒家的朱子学研究概述

    2017-12-09

    陈代湘 现代新儒学和朱子学是近年来海内外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的两个热点。现代新儒学是儒学发展的第三个时期,与第二期宋明理学有着直接的理论承继性。宋明理学内部有理学和心...

  • 本体与工夫:从王阳明到黄宗羲

    2017-12-09

    杨国荣 内容提要:在心学系统中,良知赋有本体的意义,致良知则表现为后天的工夫。本体作为普遍必然的理性原则,是先天的,但并不是超验的,惟有在后天的工夫展开过程中,先天...

  • 圆教与圆善:牟宗三哲学的核心思想

    2017-12-09

    景海峰 圆教与圆善无疑是牟宗三哲学体系中最为重要的核心观念。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是牟复杂而深邃的宏大思想系统的最终指向和最后归宿。对于这样关键的中心思想之分析,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