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岩 唐君毅自称其哲学体系是唯心论。尽管有学者对此提出质疑,但更多的人还是认可了唐君毅的这一自我定位。唐君毅到底是不是唯心论者?如果不是,他为何自称唯心论?如果是,...
乔清举 本世纪三四十年代冯友兰先生建立的新理学体系,是中国哲学在当代发展的重要成果,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但是,通过解析新理学体系我们发现,其中存在着结构的二元化...
作者:张学智 一 王夫之的易学观中,占学一理,即占以示学是重要方面,这个方面代表了他对《周易》的性质,《周易》在人的精神修养方面的作用,以及占筮体例等问题的根本理解...
作者:张学智 王夫之身处明末清初社会大变动之际,备尝亡国之惨祸烈毒,自觉担负起总结明亡教训,重新塑造中国文化,为继起者提供新的思想形态的重任。这一愿望鲜明地体现在他...
郭齐勇 内容提要: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特重《易传》,他们借助于诠释《易传》来阐发自己的哲学思想。熊十力的易学是以乾元为中心的本体宇宙论:马一浮的易学是以性理为中心的本...
郭齐勇 关于牟宗三先生对儒学与康德哲学的比较研究,学术界有各种不同的评论,可谓见仁见智。我在时贤讨论的基础上,就牟先生以自律道德的理论诠释儒学的问题谈一点浅见,敬请...
(照陈政所纪稿本录出) 有点意思要在此补说。这便是我常以劝年老的先生们对于旧的很有感情,对于旧的将要崩坏很感不安,所说的话。 我相信凡是人都是会自己去走对的路的,所有的...
作者:张学智 王夫之在明清之际的乱离中,发愤读《易》,将一腔怨愤、满腹忧患,倾注于对《周易》的诠释、发挥之中。王夫之对《周易》的诠释与发挥,集中表现在《周易外传》和...
我们现在应持的态度 我们推测的世界未来文化既如上说,那么我们中国人现在应持的态度是怎样才对呢?对于这三态度何取何舍呢?我可以说: 第一,要排斥印度的态度,丝毫不能容留;...
作者:唐明贵 清代是《论语》研究的鼎盛期和总结期,不仅著述如林,而且名家辈出,气魄之博大。思想之开阔,考据之精审,影响之久远,在中国古代《论语》学史上,罕能出其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