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 中小学生应该学点繁体字

    2017-12-14

    对多数人来说,在实际工作生活中使用繁体字的机会毕竟不很多,但是,繁体字又是客观存在的,人们有时也确实会用到繁体字,中小学生应该学点儿繁体字。 繁体字是与简体字相对而...

  • 马执斌:反用典故不是李白的创举

    2017-12-14

    我国古代文人作诗填词喜欢用典。所谓用典,是指在诗词中引用前朝故事或有来历出处的词语。如投军报效,曰“请缨”,属于事典,见《汉书·终军传》:“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

  • 晁会元:《本草纲目》珍贵祖本的发现与研究

    2017-12-14

    晁会元 我是民间的一名业余古籍收藏研究者。前几年,我经常到全国各地寻找稀见古籍。一名书友告诉我,伏牛山里的村民有套明版列女传,我到那里后,见是民国影印本,挺失望。村...

  • 区域史与地方文化:闽南文化与朱熹思想形成发展

    2017-12-14

    朱熹是宋明理学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中国封建社会影响极为深远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朱熹与闽南地区有不少关联,作为朱熹“过化”之地,闽南文化受到朱熹思想的重要影响...

  • 鲍鹏山:被扭曲的道德

    2017-12-14

    《论语·公冶长》: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孔子说:“甜蜜花巧的话语,奉承讨好的脸色,过分做足的恭敬,...

  • 王家范:司马迁“三代文化论”释读

    2017-12-14

    作者:王家范 司马迁的“三王之道若循环,终而复始”的真意,决不是要让文化重新返回夏代的状态,而是主张返璞归真,尊重“自然之道”。与《史记》相比,后来二十余史显然身形...

  • 申超:清华简《系年》与息、楚史事初探

    2017-12-14

    申超,男,西北大学历史学院2011级博士研究生。本文出自博士论文《清华简与西周及春秋若干史事考》。 博士导师:西北大学教授田旭东 通信评委:中国孔子研究院教授杨朝明美国达...

  • 谢柏梁:如何纪念世界文化巨人汤显祖

    2017-12-14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日程表上,2016年将在全世界范围内隆重纪念为世界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三位作家:中国的汤显祖、英国的莎士比亚和西班牙的塞万提斯。这不仅是为了纪念他们...

  • 文学性缺失:当下诗词之弊

    2017-12-14

    今天不少的旧体诗词已经成为一个“文学”问题。只要冷静地观察与思考,对比着中华古典诗词,就会发现差距在哪里。 时下,大多数旧体诗词在重复古人、重复他人、重复自己,令人...

  • 杜诗“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中匡山在何处

    2017-12-14

    唐代大诗人杜甫与李白私交甚密,两位老友久别后,一直无鱼雁消息,杜甫对故人甚是想念,遂赠诗一首,题曰《不见》:“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敏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