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观点争鸣 >

乡村振兴激发新活力 专家建言守住原生态和传统工艺

中新网南京3月24日电 (黄莹)“保护生态文明是水乡保护的重中之重,将鱼米之乡生活活态展示,有助于向世界更好地展现中国水乡文化,提高当地居民遗产保护的积极性,形成推动遗产保护可持续性的动力。”国际博物馆协会副主席阿马雷斯瓦尔·加拉表示。
    24日,世界遗产城市组织秘书长丹尼·理卡尔一行来到周庄考察,为江南水乡申遗建言。他说,文化遗产保护是为了推动人类文明延续和可持续发展,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也是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笔宝贵的财富。“中国自古追求‘天人合一’,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中不可或缺的一股重要力量。”
    2013年4月,在国家文物局的领导下,周庄作为水乡联合申遗的牵头镇,正式启动江南水乡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目前,申遗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申报的江南水乡扩容至14个:甪直、周庄、千灯、锦溪、沙溪、同里、黎里、震泽、凤凰、惠山、乌镇、西塘、新市、南浔。
    2015年以来,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先后5次到周庄,针对遗产核心区的历史建筑、街巷、弄堂开展调研,划定区域范围。周庄镇镇长石颖介绍,根据申遗工作计划,2018年古镇将配合联合申遗办、文研院开展江南水乡古镇遗产示范点创建;完成遗产区建筑、人口等情况的调查;对遗产区不协调建筑风貌开展整治;加强街道、驳岸、传统建筑的维修保养等工作,使古镇更具真实性和完整性。
    上世纪八十年代,800多户原住民枕河而居的周庄秉持“保护与发展并举”的理念,把旅游开发与古镇保护、文化传承有机结合起来,用旅游收入反哺古镇保护,开创了中国古镇保护和江南水乡古镇游的先河。
    目前,周庄通过“基因扫描”工程,对全镇的文物古迹摸清了家底,建立了“体检档案”。原住民成为古镇保护的主体之一,全镇居民中有65%劳动力直接或间接从事旅游服务业,最大限度维持了周庄原生态人居环境,同时保存了水乡婚俗、打春牛、阿婆茶等古镇生活形态、人文风情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先后荣获联合国亚太地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杰出成就奖、“全球优秀生态景区”称号。
    为振兴乡村,周庄还从农业项目、田园风光、特色植被、经济作物、民俗风情等入手,不断丰富乡村旅游内涵,将当地有机农场、村庄等农村旅游资源转化为乡村旅游产品,把简单的乡村游服务转化为乡村游景区,投入最新的一些物联网成熟技术,构建鲜活的乡村生活,吸引了大量自驾游、背包客。
    步入祁浜村,蜿蜒的林间小路光影婆娑,一侧桃林嫣红,一侧油菜花田金黄,大自然的清新气息迎面而来。村内保留了村庄自然风貌肌理,民居依河而筑,河塘内鸭鹅成群,院内新鲜蔬果、谷物诱人,木栅门、青砖墙、老灶台,原汁原味的水乡乡村生活令人称羡。更具活力的周庄水乡生活也为古镇保护和乡村振兴带来更多启示。
    阿马雷斯瓦尔·加拉在当天的《古镇遗产保护与公众参与》专题讲座中也表示,中国水乡的保护要重视农渔业的保护,保留原真性,让当地老百姓从遗产保护中获益。要运用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的保护模式,守护好民居、木船、商铺等传统元素,挖掘和培育传统技艺的传承者。他呼吁更多青年人要积极参与到遗产保护中来。(完)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