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德国汉学对胡适的接受

    2017-11-30

    内容提要 胡适作为中国现代学术的开创者,对于德国汉学在二十世纪初的发展也发生了巨大影响,这里的影响绝不仅体现在他的个别观点著作被引用借鉴上,而是一种话语方式和历史观在作...

  • 马若瑟为什么翻译了《赵氏孤儿》

    2017-11-30

    凡是对中法文化交流有基本了解的人都知道,元剧《赵氏孤儿》最早是由法国传教士马若瑟译成法文,于1735年发表在耶稣会杜阿尔德主编的《中华帝国志》第三卷,伏尔泰从中得到灵感...

  • 传统汉学在中西交流中的当代意义

    2017-11-30

    传统汉学在西方,若以耶稣会士利玛窦来华时期作为起点,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经过汉学家的长期努力,汉学已发展成为一门涉猎广泛,尤其在文化研究上富有成就的跨学科门类。...

  • 试论白居易文学对《枕草子》的影响

    2017-11-30

    内容提要 在汉文学中,给《枕草子》影响最大的首推白居易。作品中白居易诗文的引用随处可见,引用的形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其中既有原封不动的照搬,又有作者的精心加工,显示了...

  • 日本文学中子路形象的变异与《史记》

    2017-11-30

    内容提要 日本文学尤其是近世和近代日本文学中,孔子的大弟子子路的形象较为引人注目。如松尾芭蕉、《太平记》和井上靖等,这些作家作品笔下的子路保持了中国历史典籍里的原貌...

  • 海外学者冲击波

    2017-11-30

    程光炜: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海外学者出版的一些成果, 开始形成新的景观和学术的增长点。像李欧梵的鲁迅研究、现代性研究、上海都市文化 研究,王德威...

  • 异文化交流中的《老子》

    2017-11-30

    从话语学的角度看,经翻译者翻译后形成的文本已不同于原文的底本,而是翻译者读解的话语文本。这一译者话语文本,是由译者的研究方法和认知观(知识结构和学术兴趣也包含在内)而构...

  • 论费维廉的中国文论观

    2017-11-30

    内容提要 本文集中讨论了美国当代汉学家费维廉(Craig Fisk)的中国文学思想。作者在梳理了费维廉对中国古代文论各主要发展期的观点的基础上,与费氏在中国文学思想的体系标准、虚构...

  • 日藏汉籍一瞥

    2017-11-30

    日本在古代曾是中国文化的热心学习者、研究者,从平安时代的遣唐使和留学生开始,日本来华的僧侣和留学生搜集了大量的汉籍带回日本,为中国文化在日本的传播作出了贡献。宋朝...

  • 寒山诗在日本的传布与接受

    2017-11-30

    内容提要 由于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历史渊源,在主体文化规范中屡遭边缘化的寒山诗却因为东道国语言与文化的开放与包容而获得其持久青睐。寒山诗的各种译本、注本和评论在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