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论语·子罕》)孔子十分重视青年人,认为他们前途无量。孔子还说“少者怀之”,让大家都来关怀青年人。 “青”者,《说文解字》释为“...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是连接个人与国家、社会的天然纽带。家风正则民风正,民风正则国风正。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我...
书院作为我国古代一种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发端于唐,繁盛于宋,并在明清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虽然最终消亡于晚清,但在千年发展历程中,书院形成了一整套独有的德育模式...
4月14日下午,中山大学哲学系2022级研究生“哲学前沿”系列讲座第八讲在锡昌堂103室举行。讲座主题为《“太和世界”:新儒家对“大同世界” 的不同想象》,由中山大学哲学系陈立...
摘要:在沃格林看来,中国思想从未完成对宇宙论的突破,即“神性根基”未在超越与开端两个方向显示自身。与之相反,在牟宗三的哲学史书写中,宇宙本体论恰恰指向了对宇宙的超...
在今本《荀子》中,《劝学》居首,《尧问》居尾;在今本《论语》中,《学而》居首,《尧曰》居尾。尤其二书均以“学”与“君子”开篇,立意若合符节。可见,这种相仿的排篇绝...
冯天瑜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2年 新近,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我国著名文化史家冯天瑜先生的大著《中华文明五千年》。本书文约义丰,深入浅出,史论结合,图文并茂,全面地再现了五...
法家思想具有鲜明的地域色彩。若按地域划分,法家主要兴起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地与三晋。齐国的管仲及其假托管子之名的《管子》一书,被冯友兰称为“齐法家”;三晋地区则包括...
2021至2022两年的时间里,由郭齐勇教授主编的十部煌煌巨著《中国哲学通史》相继出版发行,这是中国哲学界的一件大事。它不仅是中国哲学通史类著作中截止到目前为止最完整、最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