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凤玲 自20世纪50年代“形象学”兴起之后,西方的中国形象研究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如忻建飞的《世界的中国观——近两千年世界对中国的认识史纲》、周宁的《中国形象...
作者: 张 昆,大数据与国家传播战略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主任,华中科技大学国家传播战略研究院院长、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 爽,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
作 者 韦 路,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姜加林,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高级编辑。 胡雨濛, 浙江理工大学史量才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 本文系浙江省...
内容摘要:中国形象的异文化表述已经成为比较文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跨学科课题。本文从西方哲学中的真理观转型入手,以西方视野里的中国形象为个案解剖,对后殖民批评在中国的...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境界之二为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国外看中国。他们看到的中国,确切地说是中国形象,这形象有欧洲人眼中的,美国人眼中...
基歇尔(Athanasius Kircher,1602-1680)是欧洲17世纪著名的学者、耶稣会士,他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一生兴趣广泛,著书四十多部,在物理学、天文学、机械学、哲学、历史学、音乐学、...
一、导言 史景迁(Jonathan Spence)在考察欧美作家描摹中国的小说时,将其分为六类:其一是书写在中国内部的中国人,如赛珍珠(Pearl S. Buck)刻画中国农民,英国作家厄内斯特?布拉马...
文艺复兴时期西欧人文主义者中国观的发展可以以17世纪为界划分为两个阶段。本文从分析两个阶段中国观产生、发展的历史背景以及代表人物中国观的具体表现入手,详细考察西方对...
一 全球化时代主权国家的综合国力竞争,表现在硬国力与软国力两个方面。硬国力指一个国家的经济、军事与科技实力,软国力则指一个国家的文化影响力。作为软国力的国家文化形象...
译者的话:本篇文章作者杰弗里 N.瓦萨斯特罗姆(Jeffrey N.Wasserstrom),印地安那大学的中年教授,是一位具有强烈批判意识的汉学家。他曾发表和出版多种文章和书籍,对美国汉学界的学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