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亚人眼中的中国:以为人人会武术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09:11:53 中国网 郭倩 宋晨 参加讨论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非洲人对中国的印象也在逐渐变化。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领域的不断拓宽,援建项目的不断增多,当地人对中国了解逐渐增多,一些旧时的误解也开始自然消除。中国企业在非洲当地创造就业的同时,成为非洲人了解中国的直观窗口,展示着中国的国家形象。 “打破对中国的误解” 如同生活在中国偏远落后地区的人对非洲不甚了解一样,许多肯尼亚人接触的信息有限,中国对他们来说就像一个遥远的传说。尤其是在受教育程度不高的人群里,许多关于中国的误解仍在传播,其中最多的诸如“中国人都会武术”“中国人都住在古堡里”等等。 当然,也有不少肯尼亚人认为中国已像欧美国家一样发达,人人都过着富足的生活。尤其关于中国经济取得快速发展的原因,是许多肯尼亚人非常关心的话题。 由于肯尼亚人对中国越来越感兴趣,当地媒体涉华报道也不断增多。一家肯尼亚报纸就曾刊登题为《打破对中国的误解》的文章。文章配发中国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名胜古迹、北京烤鸭和小商品交易市场等鲜活的图片,并通过详细的解说和翔实的数据,逐一破解了“人们不去中国游玩”“中国人都是功夫大师”“‘中国制造’都是便宜货”“北京是自行车王国”“中国全是城堡式建筑”“中国人和日本人是一回事”“中国人喜食狗、猫、蛙、蛇”以及“中国人痛恨美国人”等错误看法。作者在引言中写道,一旦你去过中国,这些迷思和误解都将不攻自破。 美国国际大学(该大学位于肯尼亚,是东非地区最古老的私立大学)历史和国际关系学教授马卡利亚莫那那认为,中国应采取措施,让外国人更加了解中国文化,通过文化交流改善国家形象。“电影等艺术形式是很好的方式。美国正是通过电影文化输出,塑造了一个正面的国家形象。”他说。 肯尼亚的“中国路” 近年来,中国企业在肯尼亚承建和援建了大批通信、道路等基础设施方面的项目。包括分流、缓解内罗毕城内交通的内罗毕—锡卡高速路在内,中国公司所承建或援建的许多国道项目以高质高效赢得了肯尼亚人的认可。 中国企业员工专业的工程技术、细致的工作态度也获得了当地人称赞。内罗毕大学地理信息系统学者南得加举例说,中国公司在铺设道砟前先填以土壤,这种做法纠正了以前肯尼亚建设道路前用大量岩石填充的方法,值得在全肯尼亚所有道路建设中推广。他说,许多被誉为“中国路”的道路工程质量一流,是鲜活的中国品牌,给现任肯尼亚政府带来好的名声,让其他周边国家羡慕不已。 中国工人的奉献和敬业精神也得到了肯尼亚人的认可。南得加认为中国工人和其他外资企业工人不同的是,“他们加班加点并与当地工人一起劳作,而不是站在一边呼喝指挥”。 此外,中国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尊重当地的习俗,给当地提供便利。比如中国企业在内罗毕—锡卡高速路的建设中主要在周末或夜晚施工,以避免加重内罗毕本已严重的交通堵塞,这一点得到了当地的高度赞赏。 有了连接各县镇的公路,肯尼亚物资流通更加方便,人员流动也更加自由,经济发展更有活力。如今,“要想富、先修路”这一中国俗语也在肯尼亚人中流传开来。 是工作,更是文化 提起中国工程,肯尼亚人纷纷给予好评,同样,中国工地的工作氛围也得到了当地不少工人的认可。在中国武夷公司一处建筑工地工作的塞缪尔说,许多肯尼亚人认为为中国公司工作薪酬低、工作时间长,这是被误导、不真实的。“中国公司给的报酬还是不错的,而且我非常赞赏中国辛勤劳作的文化。他们工作起来一丝不苟,非常专注。我们肯尼亚人需要学习这一点。”他说。 中国在肯尼亚的建设工程也成为一些学生认识中国的窗口。美国国际大学学生阿列克斯告诉记者,中国工程给他的直观印象是机械化程度很高。同时,他很欣赏中国的文化,因此建议中国和肯尼亚通过更多的方式增加交流、分享经验。 另一名为中国武夷公司工作的肯尼亚工人罗斯也告诉记者,如果公司愿意与他续约,他很高兴继续在这里工作下去。在他看来,中国企业比欧美公司更加优秀,而且中国人非常谦逊,与中国人一起工作非常有劲头。 中水电的一名技术员摩西说他和中国的工友“像一个幸福的家庭”,在中国工地上,本地人不会被瞧不起。摩西每天早上8点开始工作,一般工作时间为8小时。如果加班,也会得到合适的补贴。此外,中国公司按时发放工资,很注重倾听当地人关于工程质量的意见,工人有事请假一般也会得到批准。这些做法得到了很多肯尼亚工人的认可。 文章来源: 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 李智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日本综合杂志中的“中国”
- 下一篇:杜拉斯《情人》背后的形象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