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哲兵:论当代道家(3)
http://www.newdu.com 2024/11/15 06:11:36 道教之音 佚名 参加讨论
三、当代道家与当代新儒家比较 1、 它们的相同之处: (1)同属于中国传统文化复兴运动; (2)都有解决世界棘手问题的远大报负; (3)都是先在海外形成,后进入国内。 2、它们的不相同之处: (1)对古代文化的评价上 同属文化复兴运动,但在中国文化主干问题上,新儒家是儒家文化主干说,当代道家是道家文化主干说。 (2)对现实世界问题的态度上 解决世界棘手问题,如环境污染、宗教冲突与战争、道德水平下降,方法与手段不同。新儒家是内圣外王,注重政治与伦理;当代道家是道法自然,注重科学与管理,注重和谐自然社会的建立。 (3)在海外,组成人员不同 新儒家由哲学、伦理与儒教学者组成;当代道家由科学家、道教学者以及认同道的企业家、普通知识分子组成。新儒家的团体性强,当代道家个人主义明显。 (4)成就的方向不同 新儒家的成就主要在著书立论方面,注重师承与道统;当代道家的主要表现在对道的信仰与认同,以及生活方式上的淡薄,逍遥,自然,重视个人的炼养。 (5)创新性与时代性 新儒家强调创新性,要有新的理论或文化形态;当代道家强调时代性,在当今仍坚持道家信念的人。 3、梁启超先生的儒道比较 梁先生曾将中国古代以儒家为代表的北派,与以道家为代表的南派,列表显示它们的不同。(13) 北派儒家 南派道家 北派儒家 南派道家 崇实际 崇虚想 重经验 重创造 喜保守 喜破坏 贵人事 贵出世 主力行 主无为 明政法 明哲理 主勉强 明自然 重阶级 重平等 畏 天 任 天 言排外 言无我 贵自强 贵谦弱 这些虽然是分析古代儒道之别的,但对于当代新儒家与当代道家的区别,也还是大体上合适的。 四、当代道家的兴起 道家与道教有五个特点,决定了它必定要在21`世纪兴起,并对当代社会做出独特的贡献。 第一,它与自然科学关系密切,古代科学家如葛洪、张衡、李时珍等大多是道家与道教人士。英国科学家李约瑟认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领先于世界,而道家、道教的贡献最大。 第二,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密切,中国古代经济最发达的汉初、唐初,都是政府实行道家、道教无为而治的结果。新中国经济发展较好的时期,往往与政府实行少干涉主义(无为而治)经济政策有关。 第三,它与民主自由的关系密切,道家、道教历史上一向提倡平等精神,追求社会民主与个人自由。近代提倡民主自由的改革派往往引用老子庄子的思想理论。 第四,它与自然生态关系密切,道家、道教主张道法自然、物我合一,人类与自然保持和谐,保护生态环境。 第五,它与人类自身的健康长寿与回归人性关系密切,道家与道教注重养生,长生,反对压抑人性,主张返朴归真。 中国当前的社会需要大力发展自然科学和生产力,发展经济,政府给企业与社会更多的自主权,实行少干涉主义。需要更多的政治民主与个人自由,需要解决严重的工业污染与生态危机,需要以人为本、人性解放、人的健康。在以上这些方面,传统道家与道教都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智慧与实践经验,当代道家将在新的时代下创造出新的文化形态,为当代社会服务,为解决社会问题出力。 1910年,一个叫尤利斯•噶尔的德国人写了一本书:《老子的书——来自最高生命的至善教诲》,他说: 也许是老子的那个时代没有人真正理解老子, 或许真正认识老子的时代至今还没有到来,, 老子已不再是一个人,不再是一个名字了.。 老子,他是推动未来的能动力量, 他比任何现代的,都更加具有现代意义, 他比任何生命,许多许多生命的,都更具有生命的活力。 距离噶尔写书的时代,将近一百年过去了。21世纪,真正理解老子的时代已经到了。具有现代意义和能动力量的老子复活了,他比任何生命都更具有活力。那些能够真正理解老子、感受到老子精神的复活、体会到老子在当代的活力的人,就是当代道家。当代道家的兴起,对于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创立中国当代的先进文化,具有积极的意义。 注释: (1)江泽民同志在美国哈佛大学讲演,〈人民日报〉1997年11月1日。 (2)温家宝同志在美国哈佛大学发表的<把目光投向中国>的演讲〈人民日报〉.2003年12月10日。 (3)(5)(6)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江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35、38页。 (4)董光璧《当代新道家》,华夏出版社1991年。 (7)(8)转引董光璧《当代新道家》华夏出版社1991年第63、88页。 (9)陈鼓应主编《道家文化研究》第二十辑,三联书店,2003年。第4-24页。 (10)胡孚琛、吕锡琛《道学通论》,第107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 (11)宫哲兵主编〈当代道家与道教〉,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 (12)张继禹《道法自然与环境保护》,华夏出版社,1995年 (13)梁启超〈饮冰室全集〉第19册。 (作者:宫哲兵 武汉大学人文学院宗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宗教学研究所副所长,湖北省宗教学会副秘书长,中国人类学会理事、武汉大学中国女书研究保护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道”是不息的生命活力
- 下一篇:做人的实践与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