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知止不殆”之我见
http://www.newdu.com 2024/11/15 06:11:25 道教之音 佚名 参加讨论
《道德经》向人们揭示了宇宙万物的生存根本要合乎道的规律,如果人们违背了这一规律,随意而为,轻率妄为,甚至逆道而为,只求眼前的利益和满足身心的欲望,而不遵循道的规律,必然会招致危险。然而,《道德经》第44章提出“知止不殆”这一道家哲理,它对现代人的自然观和人生态度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天之道——人类与自然、社会和谐共处的生存空间 人类为了索取眼前的利益,不顺应自然,刻意妄为,甚至欲“以人灭天”。明搞“兴动土工,屠割草木,惊扰禽兽”(《仙鉴》),削山凿地,填河充田,竭泽而渔,焚林为耕,结果是祸及自然环境的人类生存生态危机,如:土地沙化,物种灭绝,冰山退缩,湖泊干涸,水位下降,地面塌陷,碳硫超排,气候变暖,天旱地裂,风沙飞扬,台风暴雨,洪涝成灾。暗搞偷工减料,造假掺劣,任用添加剂、防腐剂、增白剂、膨化剂,添加生物激素,滥用抗生素,重用农药毒物等,后果是高楼危裂,堤坝决口,井矿爆炸,桥梁垮塌,早生儿先天畸形,儿童性早熟,少年患白血病,超级病毒无药可用,肿瘤癌症患者增多。这种“乱天之经,逆物之情”的行为只会损民之财、夺人之命!故《太平经》云:“夫人命乃在天地,欲安者,乃当先安其天地,然后可以长安也。”《道德经》曰:“天之道,不急而善胜,不言而善应……天网恢恢,疏而不漏。”(《道德经》第73章,以下简标)然而,政府监督部门要加强指导管理,正确策划,并严厉打击不法行为,百行百业要尊道守德,“厚德载物”(《易•坤》)。因为我们生存在同一个星球上,虽可以满足一度的欲望,带动一方的繁荣,促进一区的强大,也可以不吃自己产的,不买自己做的,不住自己造的,但它们“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25章),无声无息地流入我们的肚子里,融透到自己的血液里,为了长久的平安,所以要理性地“知止”。《道德经》又说:“天之道,利而不害。”(81章) 二、人之道——构建和谐人生的主要体现 《黄帝内经》开篇即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至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代异乎?将人之失也?岐伯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则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年乃去。今时之人则不然……”(《素问•上古天真论》)它的中医理论和《道德经》的修身哲理被后人尊为黄老之术、养生之谛。在以下的几个方面中,因“人之道”具有“损不足以奉有余”(77章)的特性,只有“知止不殆”,才能达到“爱己身”,来与社会和谐共生。 (一)生活中要“知明”。生活中,“不知明”随处可见:一是动静不和,“起居无常”。平时贪图安逸舒适的生活,出行以车代步,缺少活动。适量运动和锻炼能加快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改善关节功能,保护体内平衡,增加汗液排泄,从而减轻脏器负担,增强身体免疫能力和提高肢体应急反应。二是冷热不调,“逆于生乐”。夏久居冷室,冬久处暖屋,不慎则中暑、感冒,或得了空调综合征。三是“务快其心”,子夜不睡,昼夜颠倒。久玩电脑,卧看电视,时久则颈椎僵硬,肩臂酸麻以及沉迷于网络、游戏、麻将、牌局……结果却是“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12章)的恶果。故中医讲:“久视伤血,久卧伤气。”老子曰:“知和曰常,知常曰明。”(55章) (二)饮食上要控制。当今社会,国泰民安,物阜民康,小吃满布,美食繁多,肥脂脯肉丰盈,瓜果饮料丰盛,厨膳则重用五味,真是“五味令人口爽”(12章)!若“暴瞋肴馐,以酒为浆,饮食无节”,则“饮食自倍,肠胃乃伤”(《素问•痹论》)。俗话说:病从口入。又说:欲求无病肠中清,欲得长生腹中清。孙思邈说:“饮食过多则积聚,渴饮过多则成痰癖。”(《备急千金要方》)《养生之要》云:“脏腑肠胃,常令宽舒有余地,则真气得以流动而疾病少。”《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曰:“味厚则泄,薄则通。”可见,过量地饮食和长期饕餮美食会引起我们的肠胃超负荷地工作及紊乱内分泌,从而使肠胃功能加速衰退,脏腑代谢失调,以致最终影响我们的健康。故老子主张“俭”(67章);葛洪提倡“损滋味”(《抱朴子》)。 (三)消费上要理智。对于商家铺天盖地的宣传广告和郑重承诺,老子告诉我们“美言不信,信言不美”(81章)和“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63章)的道理;对于新事物,老子说:“我是不敢为天下先的。”(67章)而今,有些人以表悦人,以超前为时髦,“以妄为常”,天未暖而暴露,地未冻而食火辣,人未成而补以药饵。但是,生活中,冻得关节炎,染得皮肤过敏,烫得男性不育,抽脂留疤,美白留垢,增高致残,削骨和隆胸致死的事故常见于媒体。故老子叹息曰:“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2章) (四)劳作中要歇息。黄帝曰:“神者,水谷之精气也。”(《灵枢•平人绝谷》)又曰:“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素问•本病论》)可见,神气充足则不易疲劳。为了生存而劳作,为了创利而加班,为了健康而锻炼,若不适时休息,或带病劳作,或超负工作,或挨饿苦干,或过度运动,这种“不妄作劳,不时御神”的习惯会使人“真气耗散”而带来损伤或致病,甚至英年早逝。故老子反问道:“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44章) (五)情欲上要节制。黄帝曰:“夫精者,身之本也。”(《素问•金匮真言论》)葛洪曰:“长生之要其在房中,上士知之可以延年防病”。(《抱朴子》)孙思邈说:“非欲务于淫佚,苟求快意,务存节欲,以广养生也……人年四十以下者,即服房中之药者,皆所以速祸……故不足与论房中之事。贪心未止,兼饵补药,倍力行房,不过半年,精髓枯竭,众病蜂起。”又说:“精少则病,精尽则死,不可不思,不可不慎。”(《备急千金要方》)那种贪婪美色、“醉以入房”的生活方式会使人神态恍惚,腰酸腿软,甚至增加了劳作和交通事故的发生率,或者自身不洁,事后人流,落下了不少妇科顽疾。故孙真人再说:“是以人之寿夭在于撙节(节制),若消息(将息)得所,则长生不死,恣其情欲,则命同朝露也。”(《备急千金要方》)老子提醒世人曰:“少私寡欲。”(19章) (六)金钱上要知足。《不知足》云:“平生奔忙只为饥,刚刚温饱又思衣;衣食两般皆俱足,又想娇容美貌妻……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天梯子还嫌低。”它给人阐发了一种“人心不足蛇吞象”的心态。金钱固然重要,但有些人“不知持满”,攀比奢华,只为“他人骑马我骑驴”去比,而不为“回头还有担柴汉”去想一想。然而,《好了歌》云:“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钱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庄子说:“鹪鹩巢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逍遥游》)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46章)又说:“金玉满堂,莫之能守。”(9章)于是,比尔•盖茨、李嘉诚、曹德旺……他们热衷于慈善事业,向社会奉献了财富;那些救济灾区和扶助贫困的好心人就穷不胜数了。可见,“知足不辱”(44章)的中华美德发扬光大了。 (七)功名上要淡薄。《太上老君养生诀》曰:“善摄生者要先当除六害,一者薄名利……”嵇康曰:“养生有五难:名利不去为一难……”(《备急千金要方》)《吕氏春秋•先己篇》曰:“凡事之本,必先治身,啬其大宝(身体)。”老子问道:“名与身孰亲?”(44章)然而,有“为了工作献出胃”者,有不知时过境迁“老来斗”者,有留恋于功利而遭“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者。韩信、黥布之流被“烹”了,范蠡、张良、刘基之辈溜走了。只有懂得“甚爱必大费”(44章)的人,才会做出“功成名遂,身退”(9章)的行动。 (八)掌权时要亲民。权利(力)是一把双刃剑。老子曰:“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66章)林则徐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怀着爱民谦下的心态去执权(或拥有力量),肯定服务于人群,如周恩来、孔繁森、焦裕禄……他们永远被人民所爱戴和敬仰;但权利(力)容易使人傲慢,傲慢则易失去人类的同情心,而做出种种损人利己的事端,像秦桧、魏忠贤、和绅、袁世凯、汪精卫……他们永远被世人所唾弃;权利(力)甚至使人私欲泛滥,胁人从己,穷兵黩武,以强凌弱,打着“自由”和“民主”的美言,去乘人之危,夺他国之财,带来的却是“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30章)的灾难和死亡。故老子痛恶地说:“夫兵者,不祥之器也……而美之者,是乐杀人。”(31章)又很无奈地说:“行于大道,唯施是畏。”(53章) 三、圣人之道——人生与社会和谐共生的上乘之策 《道德经》最后曰:“圣人之道,为而无争。”(81章)“上士无争,下士好争。”(《清静经》)其中的“无争”并非消极的“无为”,而是“上士”“不妄为”的一种人生态度。因为“大道甚兮,而人好(邪)径”(53章),于是,“下士”则重利轻德、好走邪径,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短斤缺两,甚至坑蒙拐骗和黑恶龌龊,他们用唯利是图去充其私欲,而不管事后洪水滔天、人命关天,所以,国家要设规矩,定法律,扬正道,惩邪恶。上士则不然。上士执政则“处下”,“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8章),甘当人民的公仆,永为百姓办好事。上士掌权(力)则“致柔”,“天下致柔莫过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78章),如太极拳,其最高境界为“无极”,它讲究的是“得机得势,以柔克刚,绕丝缠劲,避其锋芒,迂回出击”,以达“四两拨千斤”之效,而非西方拳击术,示人肌肉,先发制人。上士为商则“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11章),不搞恶意竞争,争创自主产权,或学得所长,独创商机(例如:当年范蠡以“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为经商私诀,白手起家,三次迁居,仍居首富)。上士为师(医)则“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已未乱”(《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像“扁鹊的大哥那样”(《鹖冠子》)的人,老子赞同他们曰:“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64章)。上士为民在学习上则“为学日益”(48章),在工作中则“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小”(63章),在赚钱时则“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64章),他们“慎终如始”(64章),“正心、修身、齐家”(《大学》)来做好百姓。上士摄生,其知天地之气、四时之法、五行之变、阴阳之术和“我命在我不在‘医保’”(根据《西升经•我命章》改换)的道理,使之“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素问•刺法论》),因为“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阴或生于阳,其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其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素问•调经论》),所以能调控自己的私欲、嗜欲、行为及情感,然后按“道”的规律而生活,最后可“终其天年乃去”。 “反者道之动”(40章)讲的是“物极必反”的规律:天有“日中则昃,月盈者亏”(《周易》);地有“物壮则老”(30章);邪(病)有“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人有“福兮,祸之所依;祸之,福之所伏”(58章);身有“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素问•宣明五气》)之五劳所伤;情有“(过)喜伤心,(过)怒伤肝,(过)思伤脾,(过)忧伤肺,(过)恐伤肾”(《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之情志所害……当年,孙思邈(581—682)因“少年多病,为筹汤药之资而几罄家产……后钻研黄老之学……”而“年过百岁仍研综经方,推究孔穴”(《药王全书•序》);现在,在公园里晨练的老人,看他们精神矍铄,身体硬朗,其实,有几个过去是没有得过重病的?因为他们经历过病痛的折磨后就持之以恒地锻炼和遵循“养生”的规律去过日子,所以至“百岁而动作不衰”(并非在轮椅上的那种苟延百岁),真是“因病得寿”!而今“年过半百而动作皆衰者”可多矣。故老子综上而曰:“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41章)不过,对于“好争”的下士,老子还是奉劝他们“去甚、去奢、去泰”(29章)而为之。可见,只有尊道贵德,才能和谐共生;只有和谐共生的中华民族,才有五千年的“不殆”;只有“知止不殆”,才可保持长久的平安。 (责任编辑:张恒溢)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也说老子的无为而治
- 下一篇:宽容之美——为道集虚,齐同慈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