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中国建筑 > 寺庙宫观 >

香港啬色园黄大仙祠

    
    啬色园创于1921年,为一所宗教慈善团体,恭奉赤松黄大仙师,尊崇道、释、儒三教,并以“普济劝善”为宗旨广推善行,提供医疗、教育及安老扶幼等事务。“啬”乃悭吝之意,而“色”可解作“所好之物”、“有欲之类”。啬色二字,有爱精神、致虚静、省思虑、寡情欲的要义,包含导人悟道修真的意思。
    
    
    黄大仙祠为啬色园所管辖,终年香火鼎盛,慕道而来的善信及中外游客络绎不绝,每日平均访园人数逾一万人次。现监院为李耀辉道长。
    
    
    
    接奉仙师到港(1915)
    1915年,广东西樵普庆坛梁仁菴道长及梁钧转道长把黄大仙师画像带来香港,先后在乍畏街及大笪地开坛阐教,后于湾仔大道东设坛安奉黄大仙师及开设药店,两年后该处被火烧毁,于是把坛迁移往湾仔海傍东。
    
    
    
    选址竹园开殿奉师(1921—1933)
    1921年,黄大仙师降乩启示,命当时的道侣往九龙城一带相地建殿。道侣到竹园村附近一山,见灵秀独锺,便请示仙师。仙师乩示“此乃凤翼吉地”,适合开坛阐教。于是,道侣便于现址建祠,安奉仙师宝像,并获赐园名“啬色”,坛号“普宜”。同年,管理庙宇的机构“啬色园”正式成立,并以“普济劝善”为机构宗旨。
    
    
    
    园门开放香火鼎盛(1934—1965)
    啬色园成立之初,为道侣私人的修道场所,只有啬色园道侣及家属才可以入内参拜。及至1934年,经向政府申请,啬色园获准许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开放大殿。1956年,啬色园获政府允许正式开放予公众人士入内参拜。自此,慕道而到啬色园的各界人士不断增加。1965年,啬色园更获准注册为慈善团体,正式由宗教团体发展成宗教慈善团体,陆续扩展各项善业,日渐壮大。
    
    
    
    普济劝善与时并进(1965年至今)
    经多年筹备及建设,啬色园主办的第一间教育机构“可立中学”于1969年正式开课,首座老人福利单位“可敬护理安老院”亦于1979年投入服务。多年来,啬色园善业发展全面,范畴涵盖宣法弘道、育才兴学、安老护耆及救疾扶伤等,积极发扬仙师“普济劝善”宝训。
    (道教之音整理,图片:静怡)
    更多链接
    香港啬色园黄大仙祠(图集)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