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中国建筑 > 寺庙宫观 >

西安都城隍庙

    西安都城隍庙是统管西北各省的总城隍庙,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被称为天下三大“都城隍庙”之一,自建成六百年以来始终伴随着西安的兴衰更迭而历经沧桑,护佑着古城百姓的幸福安康,寄托着这一方土地的精神和希望。
    早在元朝时期,西安就有一座城隍庙,原址在今省政府位置,明朝时期,秦王朱爽在此修建秦王府,并把城隍庙迁建在东门里九曜街,后又迁建在西大街今址。清雍正元年(1723年),一场火灾烧毁了都城隍庙大部分建筑,时任川陕总督的年羹尧下令拆除明秦王府,并用其木料修复了都城隍庙,这不能不说是历史的轮回。
    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庙前商民不慎失火,烧毁了山门及东西两边的商铺,时任陕西巡抚叶伯英亲自倡导,募资重修。1942年日本侵略军轰炸西安城,在城隍庙里投掷了两枚炸弹,炸毁了城隍庙的二殿及藏经阁。庙内珍藏数百年的文物经典毁于一旦,特别是流传数百年的鼓乐谱被完全烧毁。
    解放后城隍庙道众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积极投入社会主义建设之中,把寝殿作为庙后街办事处,把大殿院落及门前商铺作为小商品批发市场。文革时期,宗教活动被迫终止,道人被逐出庙门,兴盛数百年的香火中断,从此人去庙空。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前这里是享誉西北的著名小商品批发中心。民间谚语云"城隍庙,九里三,样样买卖在里边,上至绫罗和绸缎,下至牛笼和马鞭"。1975年,时任副总理的邓小平来此视察,曾给予高度评价。 
    
    修缮前的都城隍庙
    都城隍庙地基之广,甲于关中。山门口有座五间大牌坊,斗拱飞檐,气势宏伟,牌坊之下,有铁狮一对,威风凛凛。牌坊上悬挂着"你来了吗"一副木雕大牌匾,仿佛对所有来者当头棒喝,两旁有一副楹联写着"善来此地心不愧,恶过吾门胆自寒"。山门内有一条百米长的青石甬道直达二门,两边是帅神相对拥护,其间有文昌阁一座。进入二门有一座精巧绮丽的戏楼,戏楼与大殿南北相对,中间有一座气势宏伟的木质牌楼,牌楼正中写着"有感有应"四个大字,上面还悬挂一个巨大的算盘,中间写着"人算不如天算"。再往北走就是供奉城隍爷的主殿,大殿面阔七间,进深五间,正中供奉城隍爷,两侧配祀文武判官和四值功曹。两边的壁画上分别画着城隍巡城图和十殿阎君及四生六道生死轮回图,整个壁画栩栩如生,文革期间这些精美的建筑由于年久失修,无人管理,早已被白蚁侵蚀,许多梁柱被白蚁螋空,墙体倾斜,屋檐断裂,每逢下雨四处风雨飘摇,许多仁人志士扼腕长叹,纷纷呼吁早日交回道教,重振昔日辉煌。
    2003年,市委市政府领导英明决策,撤走小商品市场,交归道教管理,2005年西安市宗教局依法批准登记开放,刘世天道长任住持。 2006年市区两级政府投入八百万元修复了西大街牌坊及两庑商铺。经过十年的努力,城隍庙管委会克服重重困难,自筹资金三千多万元,先后修复了文昌阁、仪门、厢房,本命殿,忠孝祠、火神殿、圣母殿、大殿和戏楼。
    在修复道观的同时,城隍庙管委会还全面恢复了“都城隍庙鼓乐社”。这是一支有着数百年悠久历史传统的古老乐社,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时任住持安来绪道长因擅长鼓乐,艺高德重而被尊为一代鼓乐大师,他本人也被载入《中国音乐家大词典》,1961年曾率团晋京演出而受到周总理亲切接见,一时轰动京城。
    2005年,西安都城隍庙鼓乐社正式恢复成立,几年来先后赴北京,海南,香港,约旦等国家和地区演出,并参加了西安的欧亚经济论坛,丝绸之路起点仪式,国际道教论坛等国际会议演出,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2009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刘世天道长被确定为该项目传承人。
        

     修缉一新的牌楼屹立于西大街

     在过往的600多年历史长河中,祈福庙会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2008年春节,城隍庙管委会举办了中断40多年的迎春祈福庙会,整个活动从正月初一延续到正月十五,累计逛庙会人数逾50万人次。

     2009年,经民俗和宗教文化专家论证,将这一颇具特色的庙会活动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十年的艰辛努力,在市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都城隍庙已经完成了一期修复工程,总耗资三千多万元,基本重现了历史的辉煌,特别是供奉城隍爷的主殿,此次修复采用了手工敲制的紫铜工艺,并用了非洲红花梨的木雕藻井,这些都堪称当今道教一绝,相信若干年以后,这些建筑本身将成为人类建筑的宝贵艺术,而建筑本身所承载的宗教文化内涵也将为我们这座古城丰富多彩的文化增添重要一页。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