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中国建筑 > 寺庙宫观 >

广州赤松黄大仙祠

    
    
    广州黄大仙祠始建于清朝己亥年(公元1899年),并于1904年得各界热心人士捐款重修。黄大仙祠在清末民初是广州著名的宗教胜地之一,对广州及珠江三角洲以至港澳各地有极大影响。虽于1910年遭受破坏,但观其旧祠所留下来的遗迹,如石刻对联、浮雕石柱、扁额、门饰、石狮等,都饰以精致的雕刻,由此可以想见当年祠殿的宏伟规模和精致的建筑艺术。改革开放以来,海内外广大热心人士纷纷要求在原地恢复建造芳村黄大仙祠。后经相关部门批准,经过2年的策划和设计,黄大仙祠复建工程于1997年11月破土动工,1999年2月6日第一期工程竣工,各界人士得以恢复参观游览。
    
    
    复建后的广州黄大仙祠坐落在芳村区古祠路1号,整体呈长方形,设有正中高耸在台基上面的黄大仙主殿,进门左侧的关帝庙、斗姥庙,进门右侧的财神殿、孔圣殿,主殿左侧的吕祖殿、功德堂,主殿右侧的观音殿,以及东、西添福、添寿长廊各1条及图书馆、陈列区、莲池等。广州黄大仙祠的设计以环保为主,总体设计上采用升高主建筑的方式,整个平台向南倾斜10度而建,下雨时屋顶及平台的水从龙头口流入鱼池,用作灌溉花草和储存作救火用途。
    
    
    经过添福和添寿两道走廊,沿着石阶,拾级而上,可以看到高大巍峨的“赤松黄大仙殿”。主殿顶的一颗龙珠重达1000公斤,主殿以12条大柱支撑, 殿内全无柱位,是近代建筑学上的突破。殿高22米,平台提升了3.5米,可同时容纳3000人。大殿内的黄大仙神像为青铜铸造,高3.2米,直径2.5米,重为3吨。民间传说中的黄大仙乐于助人,有求必应,普济劝善,故极受人民群众的欢迎和爱戴。大殿两边的对联是“叱羊传晋代,骑鹤到南天。”所有善信进到黄大仙主殿前都必须经过“玉液池”,洁净双足后再向黄大仙参拜。
    
    
    大殿的西面是吕祖殿,大殿东面则是观音殿。观音神像高2.1米,重2吨,是由整块汉白玉雕刻而成。吕祖殿和观音殿均为2层建筑。黄大仙主殿、观音殿及吕祖殿的牌匾为广州市文化局捐赠,由南越国御花园遗址出土的秦代古船台枕木(古松木)制成。黄大仙祠的牌匾古木藏在地下五米深的地方已有2200多年,木板重500公斤,保存十分完整。被鉴定是现今世上保存最久的的古木之一,是十分珍贵的历史文物。
    
    
    
    广州黄大仙祠二期将原芳村黄大仙祠在光绪甲辰年重修时,由广州番禺进士卢维庆手书的石刻对联重现于世人眼前,此对联为“洞中别有乾坤四围烟雨云山尤增胜概,祠里自成天地两岸桔林橘井永着仙踪”,极具历史和文学价值。
    (道教之音整理,图片:蓬莱外史)
    更多链接
    广州赤松黄大仙祠(图库)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