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中国建筑 > 寺庙宫观 >

安徽齐云山太素宫

    
    太素宫是月华街乃至整个齐云山的主要道观之一,原名佑圣真武祠,始建于南宋宝庆年间(1225-1227年)。祠中所奉真武神像相传为百鸟衔泥塑立,灵应昭著。明世宗嘉靖十一年(1532年),龙虎山正一派第四十八代天师张彦頨奏令道众赴齐云山为皇帝建醮祈嗣,果获灵验。于是皇帝敕令扩建真武祠,改名为玄天太素宫。据明代旅行家徐霞客记载,"宫北向,玄帝像乃百鸟衔泥所成,色黧黑。像成于宋,殿新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庭中碑文,世庙御制也。左右为王灵官、赵元帅殿,俱雄丽。背倚玉屏即齐云岩,前临香炉峰。该宫周围形成一条街道,即月华街。
    整体建筑,规划周密奇巧,匠心慎微精湛,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艺术才智。虽全系木石结构,易于损坏,但因整修及时,历时四百载,依然如故;据史料载:明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县令陈正谟重修;八年(公元1580年)曾乾亨重修钟鼓楼;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邑令邵庶重葺宫门。清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知府高公晋重修宫前石坊;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重修渡仙桥;1928年,全面整修,宫貌重辉,香火亦随之兴旺。后因军阀混战,香火收益受损,无力筹措维修,以致1940年,太素宫第一进殿堂及宫前云程进步坊先后倒坍;1948年,齐云山整理委员会组织重修第二、三进宫殿,安置宫脊锡顶青瓦、添置铜炉香鼎等器皿,并着手修建前殿,功未成而停顿。“文化大革命”期问(1966—1976年),在“扫四旧”、“破除迷信”的狂潮中,太素宫等古建筑,被人为地破坏殆尽。1986年,齐云山管理处协助道教协会,对已成废墟的太素宫遗址进行了清理,扶正了残存的铁香炉和神像台。1987年9月,道教协会将募得仅有财帛,在第三进殿旧址上,从简建起一所庙堂,并聘请浙江省名工匠塑一玄帝坐像,正位入座,以满足朝山香客膜拜的愿望。
     
    太素宫平面示意图说明
    1.石栏杆2.石牌坊(云程进步坊)3.石狮4.九步石阶5.头进宫殿6.石象7.铁香炉8.赤子铜香炉9.升络铜香炉10.金水桥11.蛇池12.龟池13.三步金地石阶14.二进宫殿15.水井16.火井17.太子石18.廊房19.铜香炉20.铜顶香炉21.铜花瓶22.铜香炉23.铜铸龟蛇24.石柱25.石柱磉26.石门槛27.钟楼28.鼓楼29.十将台30.石香烛台31.玄帝坐宫台(塑像固定)32.玄帝行宫台(像可搬动)33.玄天土帝座台(大塑像)34.水沟35.内宫墙36.外宫墙37.等高线
    齐云山位于黄山市休宁县境内,皖赣铁路穿越齐云山脚。距黄山市(屯溪)西33公里,因其“一石插天,与云并齐”,故名齐云山。它是一处以道教文化和丹霞地貌为特色的山岳风景名胜区,历史上有“黄山白岳甲江南”之称,1981年列为省重点保护单位,1994年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齐云山海拔高度仅585米,用“插天”来形容其高虽有些夸大,但有36奇峰、72怪岩、24飞涧、加之境内河、湖、泉、潭、瀑构成了一幅山青水秀、峭拔明丽的自然图画。白岳的特点是峰峦怪谲,且多为圆锥体,远远望去,一个个面目各异的圆丘,自成一格。主要景观有:洞天福地、真仙洞府、月华街、太素宫、香炉峰、小壶天、玄天太素宫、玉虚宫、方腊寨、五青峰、云岩湖等。齐云山碑铭石刻星罗棋布,素有“江南第一名山”之誉。该山道教始于唐乾元年间(公元758-760年),至明,道教盛行,香火旺盛,故成为我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齐云山新建有登山索道,游客乘索道登至山顶、沿原路徒步下山,边走边游,只需半天。
    洞天福地游客下索道后就进入景区大门――望仙亭,出亭后走过桃花涧即到洞天福地,此景颇为壮观,有栖真岩、忠烈岩、寿字崖三处摩崖石刻。据传,栖真岩是齐云山最早道士、唐朝的栖霞真人修行的地方;忠烈岩是祭祀关公的地方;而寿字岩的寿字是清代慈禧太后的手笔,这个巨大的“寿”字,直径达到230厘米。走过寿字崖,便见一个宽敞的石洞,游人可以通过,纯属天工所造,为“崖下窟窿”,称之为一天门,门摩崖石刻和碑铭,数目很多,琳琅满目,为“白岳碑林”。
    真仙洞府,崖壁下有许多洞穴,供奉各路神仙塑像,依次是八仙洞、圆通洞、罗汉洞、雨君洞、文昌洞。以前修行的道士就居在洞中。它是齐云山风景精粹之一。八仙洞供奉的是道教的八仙;而圆通洞供奉的却是佛教中的南海观音;罗汉洞供奉着真武帝君,两旁却又供奉着十八罗汉。应当说这都是道士们富有想象力的创作;雨君洞供奉龙王;文昌洞供奉文曲星,文曲星主宰功名,竟被道教“收编”上了道教神坛。从齐云山真仙洞府中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儒、道、佛合璧的气息。颇有特色。真仙洞府崖壁上有很多摩崖石刻,其中最为醒目的是崖壁上的“天开神秀”四个大字,气势不凡,为真仙洞府的显著标志。
    月华街太素宫月华街是道士与山上居民杂居之所,也是山上的街市,又是香客、游人住宿之地。月华街现有古道房8座,还有许多徽派民居,它们与宫观、院房组成一个密集建筑群,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太素宫,此宫占地1600平方米,十分壮观。清乾隆皇帝曾称齐云山为“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太素宫在文革中被毁,1994年已按原样重建,1997年神像开光,向香客和游人开放。
    香炉峰此峰在月华街太素宫前,山峰独立挺拔,形似香炉,故名。此峰底座小而稳健,炉身粗壮,顶端与底座大小几乎相同,传说顶上的铁亭、香炉当初是朱元璋所赐,可惜铁亭和香炉1958年大炼钢铁时被毁,现在的铁亭系1983年重建的。每当雨后初晴,云雾飘渺之时,香炉峰或隐或现,有诗赞其妙曰:“山作香炉云作烟,嵯峨玉观隐千年”。
    小壶天位于月华街长生楼下,它是明代一个石坊构成,石坊上有“小壶天”三字,石坊门洞呈葫芦形,进门后,便是一个长20米、宽3.3米,高2.5米的石窟,石窟的一侧为万丈深渊,站在窟侧,有“无限风光在险峰”之感,当游人想后退一步,便见崖壁上有“思退崖”、“石上流泉”、“一线泉”、“飞升所”等石刻,据传这是道士飞升成仙的地方。
    玉虚宫位于长生楼西不远处,此宫在紫霄崖下,由“太乙真庆宫”、“五虚阙”、“治世仁威宫”三个石坊组成,石坊上有神鸟异兽图案的浮雕,宫内便是石洞。洞内供奉的每尊神像都有道教有关神仙的传说。如今,玉虚宫是善男信女烧香求神、祈祷福寿的圣洁之地。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