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中国建筑 > 寺庙宫观 >

浙江湖州德清升玄观

    升玄观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三合乡上杨村亭子头,乃春秋时越大夫计然文子通玄真人隐居之地。
    开山祖师——通玄真人(计然,号文子,玄门十子之一,范蠡之师)曾与范蠡在此“卧薪尝胆”帮助越王勾践筹策复越伐吴,成语“卧薪尝胆”典故出于此。汉末,葛玄在此炼丹,后修常清观(即升玄观)。
    宋绍兴(1131—1162)初,名将杨沂中将道观修缮一新。乾道二年(1166),已退位的太上皇宋高宗驾幸计筹山,赏赐甚多,改观额为“升玄报德观”。南宋末年,安徽当涂(马鞍山)著名茅山宗道士杜道坚受杨沂中后人之请,住持升玄报德观。记有“真人(杜道坚)兴玄学,建清规,百废俱举,徒众悦服。”元兵南渡,杜道坚冒矢石,叩见元军统帅伯颜(一译作巴延,1236—1295),以不杀无辜相请。伯颜与语大悦,遂携其北上。元世祖特委驰驿江南,搜访遗隐。后“钦奉玺书,提点道教,住持杭州宗阳宫”,仍领升玄观事。又在计筹北山扩建披云庵为通玄观,以弟子主之。元仁宗皇庆元年(1312),宣授隆道冲真崇正真人。“真人居宠思退,请老而传”,朝廷遂以其弟子姚志恭为升玄观提点,其徒孙孙拱真为提举,“俾世世相传,玄玄不绝”。
    然世运沧桑,元末,升玄观毁于兵。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道士袁居安重建。
    “不意自明而清,荒废久,而高人去;仙迹毁,而谋占多”。康熙六年(1667),当地村民礼请炼师余体崖(守淳,北京白云观王常月真人南下传戒的戒子)担当修复住持升玄观之任。《康熙武康县志》载余体崖于康熙六年(1667)重建升玄观,为避讳,改升玄观为升元观。雍正《浙江通志》卷二二九〈寺观〉则载余体崖于同年还重建位于武康县东唐泫村(塘泾村)之修真观。余体崖弟子众多,《计筹山志略》列名者,即有鲁太兴、方太琼、李太霞、胡太琮、方太瑺、金太琛、李太增、徐太权、傅太梅等。从师徒名字来看,余体崖为全真龙门第八代。余体崖为众弟子制有《规训》,公布于斋堂中。文曰:学道之人,第一要脚跟稳当,不被人骗。在山住十年,今见方外之人,念年(即二十年)炼得心如槁木意若死灰,虽富贵功名,美色财帛,烦恼种种不起,纔算得入门一着。辄云,某说好,某说歹,骂我,妬我,某处有钱,某处有斋,就要搬移,生出别样心肠。呵呵!殊不知命运不济,徒自劳碌。惹人不重,惹自颠倒。奉劝诸弟,知命可守,含忍过去,筹山腐渣菜根冷斋饭,倒有滋味,自然苦尽甜来,水到渠成,如大悟大彻,徒死心主宰为最也。筹山道人体崖氏,初夏静坐之余,澄思涤虑,万象皆空,适大德持纸笺求书教言,随即迅笔拈此以勉之。凡我及门,其各禀遵毋忽。
    余体崖修复的升玄观,只是初具规模。此后又有周玉峰、卓火传等相继修缮。吴绮(1619—1694)〈送卓火传归隐计筹山升元观序〉说:“余体崖始为结茅,周玉峰继为除草。然金亭未显,空存九节菖蒲;绛阙犹虚,未长万年神药。而我火传年兄褰裳独往,将寻赤水之珠;着屐思从,欲访玄都之箓。何其勇也,不亦异哉。”周玉峰,事迹不详。卓火传,名天寅,号亮庵,余杭塘栖人氏。
    《计筹山志略》载有雍正初年佚名〈升元观记〉,称余体崖率徒鲁抱玉(即鲁太兴)、徒孙施栖云等,复建升元观。当时“拜谒者纷纷,皆曰神仙复来,观宇新建,将有葛〔玄〕、杜〔道坚〕之兴”,“孰意天不假年,余与鲁相继而逝,今惟赖施子栖云,率徒陈慧熙等,苦守清规,略加整饬”。
    可知计筹山升玄观的悠久复兴史,从开山祖师通玄真人(春秋计然文子)、汉代葛仙翁、唐代姜夔、宋末元初杨沂中礼请杜道坚、明代袁居安、清代北京白云观常月真人(当时在升玄观驻栖传戒)、余守淳(体崖)、沈月光、真谷子、李理山(清末民初为杭州玉皇山下院)等高道的延续,已经过了2000多年的高道的努力。
    解放后,计筹山的升玄观、通玄观、太素宫等宫观的全真道人们逐渐星散,殿宇拆迁,使威震浙北的全真大丛林、历代仙真高道祖师修真之地毁之一旦。
    今由烟霞观道长们发起,与当地信众一起,在古址上恢复修建了三清殿、客堂、斋堂、云水寮等建筑,重塑了三清道祖、玉皇大帝、斗姆元君、观音大士、地母、玄帝、救苦天尊、通玄真人、道坚杜祖、常月真人等20多尊神像。现有玄门弟子方明蘖等人守持着香火。相信,通过十方道教界、当地信众、十方信众和各级相关政府部门的努力,计筹仙山升玄观在不久的将来,古老的仙山道场又会重新屹立在浙北。
    为重修古升玄观香火道众们扔在艰苦守持。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