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中华武术 >

论太极拳的源与流(5)


    (3)“圆弧运动”的轨迹说
    太极拳以圆弧运动作为动作运行轨迹,这是对“道”运行规律的哲学思想的扩展和延伸。“道”是万物之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天地万物的发展变化延伸,而最后又返回于“道”。这个过程即古人所谓的“曰道”、“曰大”、“曰逝”、“曰远”、“曰返”的过程。道的运行规律是一个圆圈,是万物“生生不息,永无穷殆”的最佳图式。这个图式,就是“太极图”。武当内家拳(含太极拳),要达到养生健身的效果,自然也要选择这一具有生命力的优化模式,将太极图应运于拳技,这就是太极拳重视圆弧运动的根本原因。
    由张三丰太极拳而产生的形意拳和八卦掌,运动轨迹也是圆圈。
    太极、形意、八卦以圆弧为运行轨迹,不仅表现在外观形体运动的路线和定势姿态上,也反映在身体运动的特点上。练拳者以腰为轴心,无一不贯穿着圆弧运动.随着动作的变化形成“大弧带小弧”,“大圈套小圈”,或者平圈、立圈、八字圈等各种圆弧运动。人称太极、形意、八卦的身法都是“圈儿”,是有道理的。
    (4)“拳法阴阳”的技击论
    道教把世界看成阴阳对立统一的整体,这种对立统一,《易经》用“阴阳”,二字概括,阴阳对立的两个方面互相结合,产生了生生不已,无穷无尽的变化。武当内家拳(含太极拳)的一招一式,都是以阴阳为根本的。太极拳论讲“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形意拳论讲“阴阳暗合,形意三源”,八卦掌论讲“内讲气功分三节,外有手法分阴阳”,都是此理。太极、形意、八卦行拳时的进退,上下,前后,左右,虚实,开合,动静,刚柔,隐显,缓急,就是遵循这种阴阳变化规律的。不懂阴阳,就无法练习太极拳。
    太极拳在交手中,强调把敌我双方当作阴阳对立的整体来看,根据攻守、顺逆等阴阳变化规律和对手动作特点,采取相应对策,以便克敌制胜。太极拳技击时,“以柔克刚”,“以静制动”,“避实就虚”,“随曲就伸”,“后发先至”,“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都是根据阴阳变化规律的具体运用。
    (5)“后发制人”的战术论
    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思想,以老庄思想为理论基础的道教创造的太极拳,深受老子思想的影响,在太极拳的技击战术上,强调“后发制人”。“彼不动,我不动,彼微动,我先动”、“太极拳以不发先动为主,遇敌来击,先以化劲化之,待其不稳,从而击之,则用发劲”。“打手之时,彼不动,则我亦不动,以静待之;彼若微动,且动必有一方向,我意在彼之先,随其方向而先动,则彼必跌出矣。”所有这些论述,都是讲“后发先至”。后发所以能先至,前提就是避实就虚,引进落空,以此战而胜之。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