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中华武术 >

道教武功 - 形意拳


    形意拳,原作「心意拳」,乃以心行意之义,后讹为「形意拳」,相传创自岳飞。该拳以五行、十二形体,以展、截、裹、跨、挑、顶、云、领八字为用。其基本功为站桩与盘根。形意桩要诀为:「头项、项竖、肩垂、抱胯、前膊、裹肘、提膝、提肛、手心回缩。」包括五形拳(一劈、二(手+崩)、三攒、四潧、五横之法,分金木水火土)、十二形拳(龙、虎、猴、马騹、鸡、燕、鹞、蛇(鸟+台)、鹰、熊)和进退连环拳。推之为剑术、枪术。此拳起于明劲、次用暗劲、终于化劲,使气力达于四梢。后继有发展,综合诸家之长,蔚为大观。
    参考文献: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传统医学》、
    《道教大辞典》、
    《中国正统道教大辞典》、
    《中华道教大辞典》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