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万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生命力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02:11:59 人民论坛杂志 佚名 参加讨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生特性就在于它是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下合规律与合目的的历史进程。而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和活力的奥秘就在于它具有开放的品格,随时代变革而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至今已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今日之中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实现强起来,已经为时不远。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习近平总书记以大国领袖的高度自觉与自信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飞跃。这个有机统一的理论体系包括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九个部分:鲜明主题、总体依据、奋斗目标、基本方略、发展路径、总体布局、军事思想、外交战略、科学方法。在这个理论体系中,很多思想观点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提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开创性意义。 鲜明主题进一步深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主题、总纲、灵魂、旗帜和方向。其他的内容都是这个主题的展开,都是这个总纲的分论,都贯穿着这个灵魂,都受这个旗帜的指引,都坚持这个根本方向。 这个鲜明主题的基本内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 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的论述,很多观点是首次提出:(1)首次提出“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的新论断,对道路地位认识达到了新高度;(2)首次明确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六个时间段中的一个完整阶段并加以论述,从历史纵深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性和真理性;(3)首次深入系统阐述了中华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关系,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水平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4)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的新理念,表明我们党在道路上更加坚定、理论上更加成熟、制度上更加完善、文化上更加自觉;(5)首次科学阐述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澄清了对若干重大问题的模糊认识。 总体依据进一步明晰 正确认识国情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这既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要求,也是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基本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们党从社会性质和发展阶段上对中国国情所做的全局性、总体性判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强调总依据,是因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最大实际。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这个最大实际。” 在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总判断的前提下,还要准确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以党的十八大为标志,中国进入一个发展新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这个新阶段,“我们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这三个“前所未有”是基于中国发展历史新方位的重大判断。与此同时,我国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亟待提升,发展经济的任务也同样繁重,改革开放累积的很多难题需要破解,大国崛起瓶颈亟待突破。基于此,习近平总书记对新的发展阶段性特征做了崭新的概括。一是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二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还有许多地方亟待改进;三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经济新常态。 奋斗目标进一步指明 搞清楚总体依据及阶段性特征的首要目的是要进一步指明奋斗目标。根据中国国情新变化,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建设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小康社会。它是全面的小康社会,不是片面的小康社会;是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而不是惠及少数人口的小康社会;是进入“共同富裕”阶段,告别了“先富论”阶段。 在奋斗目标方面,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中国梦的新概念,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中国走向未来的鲜明指引,成为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旗帜。中国梦这个新提法具有许多新特点:一是把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融为有机一体,体现了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现代化是世界发展的基本趋势和各国共同追求的目标,但在每个国家又表现出不同的民族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所要回答的时代课题,就是在中国“实现什么样的现代化和民族复兴、如何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二是中国梦既是国家民族的梦想,也是个人的梦想,二者是一致的、相融相通的。中国梦的本质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三是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同世界各国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梦想相通。因此,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基本方略进一步完善 目标确定之后,就需要统揽全局的总抓手,这就是基本方略。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以往治国战略的基础上,根据新的形势进行了提升和创新,提出了三大基本方略。 “全面深化改革”战略的重大突破。一是对改革方法论有了新突破。今天的改革已经不是完全地“摸着石头过河”,而是更多注重主动理性的系统设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是辨证统一的,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要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前提下进行,加强顶层设计要在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的基础上来谋划。要加强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同时也要继续鼓励大胆试验、大胆突破。二是第一次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三是第一次明确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使作为经济体制改革核心的政府和市场关系更加明晰。 “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重大突破。一是把“全面依法治国”作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主题,并作出了我们党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加强法治建设的专门决定。二是规范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三是明确了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这些战略部署,开启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新征程。 “全面从严治党”战略的重大突破。在从严治党前面加了“全面”二字,不仅在于它涵盖了党的建设的各个领域,更重要的是它有了许多新的内涵。第一,首次提出了从严治党要“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第二,首次提出治标和治本相结合,治标为治本赢得时间。过去也讲标本兼治,但没有明确一个时期的重点所在,结果是治标不突出,没能遏制令人揪心的腐败高发势头;治本不清晰,没有明确“本”是什么,怎么治本。第三,首次提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和遵守政治规矩相结合。 发展路径进一步探明 在明确基本方略后,最重要的是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探索科学路径。而发展理念是科学路径的内核,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导向,具有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其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发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我国发展理论的又一次重大创新。 首次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树立新发展理念,首先要解决为什么人、由谁享有这个根本问题。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确立了新发展理念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要着力践行这个发展思想,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首次鲜明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是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发展转型升级的科学指南。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新发展理念指明了“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着力点,对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总体布局进一步优化 在明确治国总方略、发展总路径后,还必须制定各个领域的目标任务,即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建设,也就是工作总布局。 经济布局:总体要求是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体要求和任务包括要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始终把“三农”工作牢牢抓在手上;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政治布局:总体要求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体任务: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在行政体制改革上迈出新步伐;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丰富“一国两制”实践。 文化布局:总体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主要任务: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讲好中国故事。 社会布局:总体要求是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执政理念,把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治理作为社会建设的两大根本任务。具体任务: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环;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生态布局:总体要求是按照绿色发展理念,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坚持保护优先,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建设美丽中国,努力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军事思想进一步发展 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国家安全的基本保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后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立足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提出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开辟了党的军事指导理论新境界,在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上迈出了一大步,为强军兴军打下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和思想基础。主要思想包括: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就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坚持以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为统揽;贯彻新的历史条件下政治建军方略;围绕能打仗、打胜仗拓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 外交思想进一步丰富 加强外交工作、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国际环境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国际形势深刻变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深入推进,中国与世界关 系深度调整,我国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继承中创新,形成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 这些思想包括:丰富和发展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思想;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弘扬正确义利观;提出公平、开放、全面、创新的发展观,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等。其中代表性的独创思想主要有三个:(1)首次提出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的新主张。在国际秩序深刻演变的背景下,中国率先提出这一构想让人耳目一新,为实现世界的持久和平提供了中国方案,将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注入强大力量。(2)首次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峰会和博鳌亚洲论坛上全面阐述了政治、安全、发展、文明、生态“五位一体”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总路径和总布局。这些思想将自身发展同各国共同发展紧密结合,明确了中国外交为民族复兴尽责、为人类进步担当的重要使命,使中国外交站在了时代发展潮流的前列。(3)首次提出“一带一路”伟大构想。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顺应了时代要求和各国加快发展的愿望,提供了一个包容性巨大的发展平台,强调的是共商、共建、共享的平等互利方式,有利于实现多元、自主、平衡和可持续发展,有助于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 这些新思想立意高远,求真务实,引领了当代国际格局发展方向,开辟了中国外交理论创新的新境界。 科学方法进一步创新 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望远镜”“显微镜”,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创新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既部署“过河”的任务,又指导解决“桥或船”的问题,为我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树立了典范。他提出的一系列新范畴、新命题和大量思想深刻、话语朴实、风格清新的论述,把科学的抽象思维和具体的实际工作结合在一起,是在新的实践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生动体现,丰富和发展了党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这些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包括: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保持战略定力;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能力;练好调查研究基本功;发扬钉钉子精神;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作者简介:郭万超,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传媒研究所所长,北京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理论与政策、文化产业、城市发展。主要著作有《当代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探寻当代最优发展模式——中国经济大变革》等。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专家:京剧如何创新 理当研学谭鑫培
- 下一篇:铁凝:坚定文化自信 履行文化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