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观点争鸣 >

文博专家:“考古跟着盗墓跑”属外界曲解

中新社兰州12月5日电 (记者 冯志军)我们永远不知道每一次的发掘结果,都是等待着最后的惊喜,这是考古工作充满乐趣的地方,但在这层“神秘面纱”下时常被误解为“考古跟着盗墓跑”,这是一种缺乏了解的曲解。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中心主任赵志军5日在兰州这样表示。
    当日,国家文物局考古类专业培训班在兰州启幕。来自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67家考古院所、博物馆及高等院校的百余名文博系统专家、学者就中国考古现状和远景发展互享实践经验和技术。其中,关于社会对考古领域的猜测,迫使一些专家学者“主动澄清”。
    梳理媒体公开报道,近年内地多个墓地的考古发掘现场,在官方介入保护之时,已多有被盗掘过的痕迹。这种姗姗来迟的“抢救”行为,被不少网友认为是“跟着盗墓跑”的被动考古和文物保护的尴尬现状。
    “这种观点是非常错误的,是一种误解。”赵志军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强调,中国考古一点也不被动,其实都知道“哪里地下有什么”,但必须要按照国家的规定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作,针对的也不是“宝物”,而是探究古代人类生活方式及文化特点。
    赵志军解释说,短短几十年间,中国科技考古已经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这助推了近年内地一批著名墓地的考古发掘。“千万不要把我们和盗墓贼等同,盗墓给国家造成的损失非常大,但考古是依据研究价值有序展开。”
    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吴小红看来,考古和盗墓的目的大相径庭,而且“境界”天壤之别。与盗墓者直奔珍贵文物的“简单粗暴”不同,考古需要一个多学科的团队共同研究“透雾见人”,从而了解和研究古代社会的方方面面。
    为何官方考古时常滞后于盗墓者?吴小红对此分析称,中国地域辽阔,且自古以来频繁有人类活动,而眼下考古人才队伍又属于比较缺乏的状态,这导致主动性的发掘行为受限,但盗墓者则是“直奔主题”。
    这种“被动”并不意味着墓葬文物点的管理缺位。吴小红解释说,事实上,绝大多数文物点都在考古部门的掌控范围之内。出于文物保护的目的,目前不能把所有的地下遗存都挖掘出来,而是要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学科发展,以及技术手段的进步和更新,待技术成熟后再做相关发掘。
    “盗墓行为令人痛心,很多应该保留下来的遗迹都被破坏了,这在考古跟进的时候都会呈现出来。”吴小红说。(完)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