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观点争鸣 >

村上春树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希望越来越小

□林少华
    诺贝尔文学奖评审结果出来了。尽管不是中国的贾平凹他们,也不是日本的村上春树,尽管我因特殊身份而又跟着白忙活了一场——已经是第七年为村上获奖不获奖而被媒体朋友“提审逼供”——但我还是由衷感谢诺贝尔文学奖,感谢伟大的诺贝尔先生。作为鼓捣炸药的化学家的他,居然在遗嘱奖项中设立纯粹关乎人的两项:一项关乎人的肉体,即屠呦呦今年得的医学或生理学奖;一项关乎人的灵魂,即2012年莫言得的文学奖。诺贝尔先生显然知道,哪怕化学和物理学再发达,哪怕医学或生理再先进,那也是很难医治和拯救人的灵魂的。
    实际上诺贝尔文学奖关注的也是文学对于灵魂的导向作用。其原典评审标准是“具有理想主义倾向的杰出的文学作品”。那么具体如何运用这一标准呢?限于我的阅读范围和篇幅,这里仅以近四年获奖的四位作家为例,对比没获奖的村上粗略考察一下。
    2012年莫言获奖。诺奖评委会发布的获奖理由是:“借助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现代融为一体。”换个说法,莫言笔下展现的是如此交融互汇的二十世纪中国历史长卷,尤以抗日战争等遭受列强侵略的苦难史色彩浓重。同时不乏现实关怀和社会介入力度。相比之下,村上则较少书写历史上的苦难,对现实的介入也未能逐步深入。日本著名文艺批评家黑古一夫去年比较了村上的《1Q84》和莫言的《蛙》之后这样写道:“文学本来内在的‘批评性’(文明批评、社会批评)如同奏低音一般奏鸣于莫言的《蛙》。然而这种至关重要的‘批评性’在村上春树的《1Q84》中全然感受不到。”他因而断言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理所当然”,村上“以后恐怕也只能停在‘有力候补’位置”。
    2013年加拿大女作家爱丽丝·门罗获奖。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英文系教授、英联邦语言文学研究会会长维克多·拉姆拉什认为门罗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本土性而又超越本土性,“回音般复述和唤醒了他们对于人性中共通一面所产生的思考和感受。”村上呢?村上作品缺乏本土性、民族性。今年来华访问的同是作家的法政大学教授岛田雅彦认为“村上春树的作品之所以能像万金油一样畅销世界各国,是因为他在创作中刻意不流露民族意识。”
    2014年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获奖。诺奖评委会给出的获奖理由,是他“用记忆的艺术展现了德国占领时期最难把握的人类命运以及人们生活的世界”。与此相比,村上则“以文学形式就日常生活做出了不可思议的描写,准确地把握了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孤独感和不确定性”(普林斯顿大学授予村上荣誉文学博士评语)。
    2015年10月8日揭晓的诺奖得主是白俄罗斯女作家、记者斯维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颁奖词为“她的复调书写是对我们时代的苦难和勇气的纪念”。其作品多为纪实文学,以采访当事人的访谈方式记录了第二次世界大战、阿富汗战争、苏联解体、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等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并在这一过程中“深挖人性当中的精神痛苦和不完美过程中的一种真实的和谐”(阿列克谢耶维奇作品《我是女兵,也是女人》译者、凤凰卫视资讯台执行总编吕宁思语)。其实村上也有纪实文学作品《地下》及其续篇《在约定的场所》,同样以采访当事人的方式记录、展示了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整个过程及事件制造者奥姆真理教的内幕。遗憾的是,至少规模就无法同前者相提并论。
    如此看来,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大体青睐于这样的文学作品:一、以宏大视角和悲悯情怀书写人类充满苦难和困窘的历史;二、有社会担当意识和现实介入力度;三、有鲜明的本土性、民族性(接地气);四、有独特的创作理念和创作手法。尤其看重苦难中的人性表现所引起的灵魂冲击力,从而将人的精神引向崇高的理想主义航标,此即“具有理想主义倾向的杰出文学作品”。与其相关,评委们不大喜欢个体小视角透视下的过于琐碎的个人生活片段、情感经历和生命体验,亦即对游离于社会、疏离于民众的一己喜怒哀乐卿卿我我不感兴趣。
    具体到村上春树,日前接受腾讯文化采访的诺奖评委霍拉斯把包括村上在内的一些作家比作明星:“如果他们表现成功,可以走向国际,就像足球明星一路踢到世界杯那样。村上春树就是这样的典型作家,正好迎合了这种市场。他们的写作刚好适用:读者可以把书带在身边,读一段也觉得很有代入感;读完了就可以扔掉,甚至不需要记住作者的名字。当然,人们记住了村上春树。”一句话,他认为村上文学不具有经典性文学作品的特点。
    村上本人说他的小说之所以到处受欢迎,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故事有趣,二是文体具有“普世性渗透力”。在我看来,村上之所以在中国受欢迎,原因可能有三个:一是简洁、智性、富有节奏感和幽默感的语言风格(文体);二是善于营造妙不可言的艺术氛围或某种情调、韵味;三是对当代都市青年的孤独感、疏离感、失落感等心理感受的精妙刻画。这也可以说是村上文学的三个主要特点。
    在我看来,文学最本质的功能在于文字审美,即以文字艺术给人以美的感动,这也是文学唯一无法被取代的功能。村上文学可以说是这个意义上的“杰出文学作品”。我甚至怀疑,村上的文字、文体艺术及其营造的美妙氛围,可能没有在中译本以外的译本中得到充分传达,而中译本在诺奖评审中又派不上用场。
    综上所述,村上得诺奖的希望怕是越来越小。愿意也罢,不愿意也罢。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