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佛教研究之我见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6:11:52 国学网 杨曾文 参加讨论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光辉灿烂的历史,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 在多元复合的传统文化结构中,儒、释、道三家是最重要的三大板块。中国的佛教虽源自印度,但在漫长岁月的流传中已经与中国旧有思想文化和习俗密切结合,演变成为中国的民族宗教之一。佛教不仅对中国的历史文化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也传播到东亚的朝鲜、日本等国,并作为文化载体为沟通中外文化交流起到”黄金纽带”的作用。因此,中国自近现代以来人文社会科学学者十分重视对佛教的研究,前后有不少优秀研究成果相继问世。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翻开新的一页,虽然经历过十分艰难曲折的道路,但仍取得了相当可观的研究成果。改革开放之后,人文社会科学开始进入日新月异的发展时期,成果斐然,为世人瞩目。佛教研究被作为人文社会学科的重要一环而受到党和人民的重视,以各地社会科学院的宗教研究机构和大学的文史哲学者为主体的宗教研究队伍日益扩大,在对中国和亚洲各国佛教的历史、教义、哲学、文献、艺术及跨学科的综合课题的研究方面,取得很多成绩,为丰富和深化中国社会历史文化研究,拓宽世界历史文化的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如果联想到佛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及其在世界现代社会的影响,面对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总体发展的需要,并且对照国际学术界特别是日本对佛教研究所取得的多方面的新成绩,使人感到中国现在的佛教研究还有很多缺欠和不足,有很多事情要努力去做。 一、佛教来自印度,然而迄今为止中国没有一部完整系统的印度佛教通史,对印度佛教发展史上的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大乘佛教诸流派的历史和教义的专题研究也不是很多。对包括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在内的南传佛教也没有展开深入系统的研究。这对我们了解这些国家的历史文化,广泛深入开展与这些国家的友好交往是不利的。 二、在中国佛教研究方面,对隋唐以前佛教的研究比较深入,成绩也多,但对两宋、元、明、清、近现代佛教的研究较少。中国现代佛教无论从信奉的教法、僧团寺院组织形式和传戒制度、佛事仪轨,还是从寺院建筑来看,基本上是明清佛教的直接延续,因而对明清佛教的研究具有特殊的意义。近年来对于近现代的研究虽取得一些可喜的成果问世,但尚未展开全面系统的研究。在新的世纪除应继续组织学者编写中国佛教通史外,对佛教断代史、各类专题、人物、教派等,及涉及各种学科的综合研究,例如对儒、释、道三教的相互关系、佛教与中国哲学思想、佛教与中国文化艺术等的研究,还应进一步加强。 三、中国是个由多民族组成的统一国家,信仰多种宗教。佛教只是广大民众信仰的宗教之一。在中国佛教中包括汉语系佛教、藏语系佛教和巴利语系佛教。相对而言,以往对传播历史悠久并且影响最大的汉语系佛教的研究投入的力量较大,所取得的成果也多,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对其它两系佛教的研究较少。今后应当吸收全国各地各民族佛教学者的意见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加强对这两系佛教的历史、教义开展研究,并整理它们的基本典籍。 四、我国在学术上执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宗教上实行”信仰自由”的政策。近年以来,人文社会科学界的学者与佛教界的学者经常一起召开学术研讨会,并且在研究和教学方面进行多方面的合作。这对发展佛教研究和培养新一代的佛学人才将产生积极的作用。中国古代曾是北传佛教的中心,与东亚国家的佛教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现在经常有日本、朝鲜、越南等国的年轻学者希望到中国留学学习和研究佛教,但鉴于我国的师资不足和物质条件的限制,还有相应的文教政策的不完备等等原因,接纳的很少。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相关政策、法规的完备,相信新的世纪在这方面会出现新的局面。应当指出,中国学者对各种古汉语佛教文献的理解能力,对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熟悉和深刻理解,善于结合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考察和研究佛教的方法,是得到了国际佛教学界的好评的。 五、佛教拥有庞大多歧的教义体系和传播地域广阔、前后相继悠久的历史,因而研究佛教需要具备多种学科的知识。从总体上说,研究佛教离不开对相关历史环境的考察和定位,对所依据的文献乃至金石资料的搜集和真伪优劣情况的考证,对人物、教派、教理等的评述和思想论证。然而对从事佛教研究的个人来说,拥有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不可能涉足佛教的一切方面,所选择的研究问题和领域必然有所侧重。然而,无论研究哪些课题、领域,都应当尽可能做到明确自己所研究问题的历史空间、所依据文献的可信程度,能够较好地做到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客观地实事求是地说明佛教,努力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 六、改进学风,推广健康的学术规范。社会文化是代代相承向前发展的,任何学科的知识成果都凝聚着前代和同时代无数人的心血。研究佛教也自然是在国内外已经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任何人在研究中必然要借鉴和利用前人或今人的成果。然而这种借鉴和利用的前提应当是尊重前人和他人的成果,绝不应当歪曲”拿来主义”而做简单剽窃和抄袭的事。正如不少学者指出的,现在学术界存在一种浮躁风气,有人引用别人的成果不注明出处;有的变换手法进行抄袭;有的研究尚未深入便随意加以发挥;存在低水平的重复现象等。对此,呼吁学术界同仁通过正确的引导和批评来加以纠正,推广好的学风。 20世纪已经结束,新的21世纪已经开始。在这千载难逢的喜庆时刻,我作为一个佛教研究者的衷心希望是:在新的世纪,中国的佛教研究攀登上新的制高点,做出无愧于时代的伟大成绩来。 2001年1月5日于北京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关于加强人间佛教理论研究的建议
- 下一篇:文学批评何处去——当代文学研究的现状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