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漫天讲座:合巹之礼——中华婚俗文化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4:11:28 国学网 newdu 参加讨论
国学网讯:3月31日下午,著名学者钟漫天先生,携四十多年的珍贵藏品,于北京服装学院倾情讲解《合巹之礼:中华婚俗文化》,令听众大饱耳福和眼福。 婚前之礼:三书六礼,缔约之仪 《诗经》全书的第一篇《关雎》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爱情诗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 雎鸠关关在歌唱,在那河中小岛上。 善良美丽的少女,小伙理想的对象。 长长短短鲜荇菜,顺流两边去采收。 善良美丽的少女,朝朝暮暮想追求。 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心头在挂牵。 长夜漫漫不到头,翻来复去难成眠。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手左右去采摘。 善良美丽的少女,弹琴鼓瑟表爱慕。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边仔细来挑选。 善良美丽的少女,钟声换来她笑颜。 男女生发爱慕,是人生最美好的情愫。经过了庄重而谨慎地交往,当两人心意渐定,男子为女子的第一声誓言也郑重发出: 我愿以三书六礼,聘你为妻 “三书六礼”是中华传统婚礼的重要礼仪,是在中国延续经年的“婚姻大事之习俗定规”。按照中国传统的礼法和规矩,三书是在六礼过程中所用的文书,指的是男女双方家族在礼聘过程中来往的文书。 三书:聘书、礼书、迎书 聘书:即订亲之书,男女双方缔造,纳吉(过文定)时用。 礼书:即过礼之书,是礼物清单,详尽列明礼物种类及数量。纳征信(过大礼)时用。 迎书:即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亲迎)接新娘过门时用。 六礼是男女双方家族由媒妁求亲,到缔结婚约之盟,再到迎娶完婚的整个仪礼过。 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一、纳采:男方请媒提亲,俗称说媒,即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同意议婚,男方备礼去女家求婚。 二、问名:俗称合八字,是求婚后托媒人请问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准备合婚的仪式。 三、纳吉:是男方家问名占卜得吉兆后,把合婚的好消息再通知女方的仪礼,要备礼通知女方家,初步议定男女婚事缔约之盟。 四、纳征:是订盟后,男方家将聘礼送往女家,又称过大礼,男方选定吉日到女方家举行订婚大礼,是成婚阶段的仪礼。 五、请期:送完聘礼后,选择结婚日期,备礼到女方家,请择吉日完婚的仪式。 六、亲迎:是新婿带迎书亲自到女方家迎娶新娘的仪式。 这古代的结婚过程,与现代的婚礼非常不同。现代的结婚过程一般指结婚当日所举行的礼仪,而古时讲究的三书六礼的结婚过程,则包括了从谈婚到订婚到成婚整个过程的文书和礼节。在古代,男女若非完成三书六礼的过程,婚姻便不被承认为明媒正娶;嫁娶仪节的完备与否,直接影响婚姻的幸福。 整个传统婚姻习俗礼仪使一对男女,承担着在双方父母及亲族面前履行承诺,在家亲族戚和亲属邻里面前缔结婚约,在双方的社会范围中取得认可和见证。 今天我们追寻古时婚礼的文化根源,为在婚恋随意、非婚同居造成的普遍性男女情感伤害中,重拾我们遗失的中华传统中的“庄重”,重拾我们遗失的中华传统中的“礼规”,不是要表面地效仿和重演古时,而是“看重婚姻盟约”,看重男女交往守节的重要性,重树婚姻之前应有的礼数,“谈婚论嫁非小事,三书六礼见忠心”。 两个人,一生之久,何以为重?! 正婚之礼:牵巾三拜,合卺同牢 婚礼是汉传统文化精粹之一,正婚大礼源自周公的六礼。 “所以敬慎重正昏礼也” 古时婚娶之礼于黄昏举行,取其阴阳交替有渐之义,故称昏礼。在《礼记·昏义》篇对中国古代的昏礼的形式及意义有着较为详细的描述:“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是以昏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皆主人筵几于庙,而拜迎于门外。入,揖让而升,听命于庙,所以敬慎重正昏礼也。” 牵巾三拜 “牵巾”之礼,是主婚人将大红绸交给一对新人,新郎将其挂在手中的笏上,新娘将红绸搭在手中,一对新人相牵而行,继而相偕一同拜谒男方的先祖。“婿于床前请新妇出,二家各出彩优,绾一同心,谓之牵巾,男挂于笏,女搭于手,男倒行出,面皆相向,至家庙前参拜毕,女复倒行,扶手房讲拜。”这段大红绸便绾成同心结的样子,意为新郎新娘永结同心,夫妻连为一体。 三拜之礼始自唐代,自皇室至士庶,普遍行之。宋以后,风行全国,拜堂之后表示从此女子成为男家家族的一员,因而成为婚礼过程中最重要的大礼。 北宋时,新婚日先拜家庙,行合卺礼,次日五更,用一桌,盛镜台镜子于其上,望上展拜,谓之新妇展拜。至南宋,则改在新婚当天,坐富贵礼后,新婚夫妇牵巾到中堂先揭新娘盖头,然后“参拜堂,次诸家神及家庙,行参诸亲之礼”。 清代和民国时均有将拜天地和拜祖先统称为拜堂礼之说。后世一般在迎娶当天,新郎新娘先参拜天地,复拜祖先及男方父母、尊长的仪式(也称拜高堂、拜花堂),再行夫妻对拜。近代“拜堂”范围扩大,除天地祖先尊亲及交拜外,更须拜毕家族尊亲、友好宾朋。乡村于新婚次日拜宗祠后,尚须拜揖乡党邻里,婚礼始告成立。 同牢之礼,合卺交杯 夫妻交拜后入洞房,新婚夫妇在新房内共饮合卺酒 。中国传统婚俗仪式中最关键的程序,当推合卺(jǐn),过去人们也常把合卺作为结婚的代称。 合卺,始于周朝,为旧时夫妻结婚的一种仪式。仪式中把一个匏瓜剖成两个瓢,而又以线连柄,新郎新娘各拿一瓢饮酒,同饮一卺,合起来依然是个完整的葫芦,象征婚姻将两人连为一体。后世改用杯盏,已不再用卺来盛酒,但继续采用以线连着的交杯酒,继续传递了夫妻二人从此合为一体,永不分离的寓意,因此后世以“合卺”借指成婚。 合卺酒,还有一层更深的含义。古时酒都由自家用粮食酿成,酒精含量很低,味道香甜可口,类似于现在的酒酿、醪糟等饮品。将新人父母亲手酿下甘甜的酒倒入两瓣苦涩的葫芦瓢中,寓意着夫妻二人从此同甘共苦,患难与共。合卺酒承载着父母的祝福、夫妻同甘共苦的承诺、以及二人永不分离的美好寓意保留至今。 青玉英雄合卺杯 合卺杯,是古代婚礼上用来喝交杯酒的专用杯子。在晋和唐宋文献中,都有关于合卺杯的记载,而且认为用合卺杯喝交杯酒是婚礼上的重要礼仪。明清时期还有玉雕合卺杯流传至今。明代胡应麟的《甲乙剩言》中提到”合卺玉杯”时说:形制奇特,以两杯对峙,中通一道,使酒相过。两杯之间承以威凤,凤立于蹲兽之上。合卺杯形状结构凤鸟双联,寓言明明。 图为1968年出土于河北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妻窦绾墓的西汉青铜合卺杯,现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夫妻二人合为一体,是最亲密的关系,同渡尊卑,永不分离。《礼记·昏义》:“妇至,婿揖妇以入,共牢而食,合卺而酳(yìn),所以合体,同尊卑,以亲之也。”从这段记载看,“合卺”在春秋时代就已经流行。孔颖达疏:“共牢而食者,同食一牲,不异牲也……合卺,则不异爵,合卺有合体之义。共牢有同尊卑之义。体合则尊卑同,同尊卑,则相亲而不相离矣。”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娶妇》:“互饮一盏,谓之交杯酒。饮讫,掷盏并花冠子于床下,盏一仰一合,俗云大吉,则众喜贺,然后掩帐讫。”宋吴自牧《梦梁录.嫁娶》:“礼官……命妓女执双杯,以红绿同心结绾盏底,行交卺礼毕,以盏一仰一覆,安于床下,取大吉利意。”合卺的意境,已成为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共同心理。 自东汉起,郑玄、贾公彦等经史学家都对合卺之义作过阐释,多认为这是夫妻自此相敬相爱、尊卑相同的象征。清人张梦元在《原起汇抄》卷十五中,又进一步考证了用匏即葫芦瓢饮酒的意义,指出匏“谓之卺,今作卺”;合卺有两方面含义,一是葫芦(匏)味苦,用之饮酒,可提示新婚夫妇今后当同甘共苦;一是匏乃古代的一种乐器,即笙、竽之类,用之可喻音韵调和,也就是夫妇如琴瑟合鸣。这些说法,常为后人在解释合卺之礼时所采用。 讲座时间:2017年3月31日1:30 讲座地点:北京服装学院北服创新园(艺术楼)二层报告厅 讲 座 人:钟漫天,1966年大学毕业,高级工艺美术师。原任中国服装研究设计中心科技处处长。现任华夏鞋文化博物馆馆长、中国童装博物馆总策划、北京旗袍文化研究会首席专业顾问。长期从事我国服饰文化遗产研究;包括传统鞋饰、民间刺绣、儿童服装、婚仪礼俗的研究与探索。出版《中国鞋经》《中国服装史丛书》《当代科技服装文化》《中华鞋文化》等多部论著。钟先生有着四十多年收藏中华鞋饰、传统旗袍、婚嫁女红的经历,是目前国内收藏鞋履最多的学者。其特点是以收藏供研究,其风格是全面收集、重视内涵。钟先生的收藏品应邀在全国各地展出;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以及地方台多次专题采访与报道。《作家文摘》载文称钟漫天先生为“中国藏履第一人”。 主办单位:中国纺织出版社“中纺华美讲堂”栏目 承办单位:BIFTPARK北京北服时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