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教育 > 教育研究 >

探析古代私学教育的特点(5)


    从校址和师资的选择、规模的大小、种类的多少等方面看,唐代私学的办理表现得灵活多样,显示出较强的适应性和转轨的便利。如私学仿科举考试采用贴经、诗赋等方法,使人对它刮目相看。唐代私学有经学、文史、诗赋、道玄、科技等五种类型。明代高级私学有结庐授徒讲学和官余教学三种形式。近代新式私学有政治社团、有科技、女子、工矿、师范等性质的学校,学生人数少则数十人,多则数千人。仅现代教育家陶行知所创办的私立学校,就有科普性质的儿童通讯学校,乡村教育性质的晓庄师范,国难教育时期的中华业余补习学校、育才学校,民主教育运动中的夜大性质的重庆社会大学等。  
    (六)与政府的关系教育制度是整个国家社会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私学作为一种比较特殊的教育制度,虽然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其兴衰发展乃至具体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地总要受制于当时政府的文教政策。如前所述,私学的兴衰与政府文教政策的宽容与否成"反相关"。历代政府对于私学的态度不外乎两种:一是扶植利用,一是禁止压制。  
    春秋时期私学所以兴盛,就在于它的出现满足了社会各阶级(阶层)出于政治斗争对人才的需要,因而得到了政府的扶植。其时私学与政府的关系,在稷下学宫里表现得淋漓尽致。稷下学宫的初创,是出于田齐政权"招致闲人"的目的,因此齐国官方对其教学和学术活动并不多加干涉。相反,齐国君主还在政治和物质上给予学者们以很高的待遇。齐宣王承认"士贵",并表示"愿请为弟子";对邹衍、淳于髡等各派学者76人皆赐列第为士大夫,并在宽广的大道旁为之修建高大第府以示尊宠⑧。另一方面,稷下学宫的兴盛,也为齐国造就了大量的济世之才,当时齐能成为东方强国,稷下学宫应说是功不可没。  
    战国以后的历代政府(除秦、前清)都对私学采取了扶植、进而利用的政策,如汉代对著名学者的礼遇,宋代对书院的资助,民国对私立学校的改造等。这些举措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官学的不足,对人才的培养、文化的传播和学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  
    而秦和前清,出于加强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治的需要,对私学采取了严厉禁止和软硬兼施的政策。秦统一中国后,废百家而独重法,"焚书坑儒"、"禁游宦"、"书同文"、"行同伦",强化吏师制度,秦所以速亡,与其高压专制的文教政策不无因果关系。清朝一方面通过开科取士、设制科、编纂书籍等措施来笼络士人;另一方面,又对私学采取了高压手段,如严禁"立盟结礼"(《卧碑文》)销毁"异端"书籍、大兴"文字狱"。这种文教政策,严重阻碍了学术的发展,也加剧了民族间的心理隔阂。  
    私学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首先表现在学术上。私学大师不仅创立了各家各派的学说,把自己的学术思想通过办学、讲学的形式进行传播,而且在论辩问难中相互融合,促进了学术的发展。孔子首创了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第一个学派--儒家学派,儒学思想通过历代大师的丰富、发展,不仅影响我国几千年,而且在国外也有很大影响。宋代程朱的理学思想,南宋叶陈的事功学派,明代顾炎武与颜李的"经世"思想,晚清康梁的维新思想,都是通过办学、讲学来传播的。历史上有名的书院,大多数都既是一方教育的活动中心,又是著名学者探讨学术的胜地。  
    其次表现在人才的培养上。私学大师通过办学为当时培养了许多社会所需要的各方面人才,如孔子弟子三千人、贤者七十二人。他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对于进一步打破贵族袭断文化教育和贵族世袭政治的局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其后各代私学,均为当时的教育和学术的繁荣作出了贡献,培养了一大批有用人材。私学在客观上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播与创新,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