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教育 > 教育研究 >

探析古代私学教育的特点(4)

所谓"讲会",是书院与书院或精舍之间举行的学术论辩会,它往往事先约定时间、地点、宗旨、规约和论辩的主题,由书院或精舍师生共同参加,并吸引社会贤达与会。此制始创于南宋淳熙二年(1175),时由吕祖谦在江西信州主持,邀约朱熹与陆九渊、陆九龄、刘清之等前往辩驳,使之成为学术界的盛事,史?quot;鹅湖之会"。讲会制度的确立,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活跃学术空气,而且还有利于扩大巩固书院的社会影响和地位。 
    (四)教育管理私家蒙学和高级蒙学,虽同属私学,但二者在管理方法上却截然不同。但二者在管理方法上却截然不同。这主要是由教育对象自身的特点和封建"纲常"伦理决定的。 
    蒙学的教育对象是不谙世事的蒙童。管理方式多是封建家长式管理。注重对学生进行体罚,这是私人蒙学管理的最大的特点。 
    高级私学中的相当部分,其实都可视作一种非正式组织。弟子与先生,是一种类似朋友的"同志"关系;而教与学,也非一个严密、复杂的过程。这类私学管理松散,基本上是以伦理和人情维系。倒是半官半私的"准私学",相对注重秩序性,但也往往自主性较强,并且具有一定的民主精神。例如稷下学宫。对教师的管理宽松,教师来去自由;而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的选取,也均循教师己意,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教师的选取和进退,不以政治立场和学术派别为前提,而以有无真才实学为依据。至于学生管理,也采取来去自由的原则,学生可以自由择师,甚至可以改门易宗;此外,利用公约式规则,使学生自我约束的形式也大致成熟,有《弟子职》为据。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私学的"官学化",一些私学的组织管理也日臻完善,但其自主性强的管理特点并未得到根本改变。如宋代书院,在组织管理上具有以下特点: 
    1.书院机构简单,专职管理人员有限,一般只有一位明确的主持人,且往往是以讲学释难为主要职任的学派宗师。2.管理原则初具民主色彩。教师、学生来去自由,较少专制性处罚。书院主持人的产生多为公推,有些书院曾明文规定:主持人"不称职则更易",还有"按季更易"的条例,不搞终身制。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学院的某些职位往往由学生轮流分任。3.利用学规进行管理。学规亦称学约、学则、教约,与禅林清规颇为相似,最著名的有朱熹所订《白鹿洞书院教条》和吕祖谦所订的《丽泽书院学规》。 
    古代私学管理人情味浓、民主性强的特点,在当时融洽的师生关系上也有所体现。 
    如我国早期私学教师的代表孔丘,他学不厌、教不倦,对弟子坦率真诚,弟子对他敬爱尊重。他对弟子一视同仁,他对比他小三十岁的贫寒弟子颜渊极其看重,把颜渊列为德行之首③。又如他的弟子再伯牛生了疾病不能起床,孔子亲自去问病④。他提倡"当仁不让于师"⑤,他平易近人和学生能够打成一片。他在弟子中间的形象?quot;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⑥,正是由于孔子对学生深沉的爱,所以学生对孔子更是倍加尊敬。孔子死后,许多受孔子教育的弟子都来送葬,皆服孝三年,子贡结庐于墓前守孝六年才离去⑦。孔子和他的弟子在师生关系方面足为后人楷模。又如,汉代私学中的"及门弟子"是真正亲自教授的,往往有数百或上千人之多。在私人教学中,学生对师长恭敬尽礼。同时,当时的师生关系是密切的,如师生间可以相互戏虐,边韶曾白昼假卧,弟子笑他"懒读书,但欲眠",韶闻之以诗对曰:"但欲眠,思经事"。可见其师生关系的融洽。纵观历代私学,名师热心教席,慕名来学的生徒能虚心请教。中华族尊师爱生的优良传统,正是在长期的私人教学中形成的。 
    (五)办学形式私学的开办形式都具有灵活多样的特点。如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私学,其开办不受时间、地点、人员、经费等的限制。孔子周游列国,随时收徒,随地就业。从其他诸家的"周游"来看,"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旅行修学"形式,似是有普遍意义的。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