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玉壶(清)
http://www.newdu.com 2024/11/10 03:11:15 城市快报 佚名 参加讨论
紫砂壶起源于宋代,明代万历年之后,宜兴紫砂进入了其繁盛的时代。紫砂陶器在数百年的流传、使用过程中,逐步演变成今日这种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这个由日用陶器变为实用和陈设相结合的工艺品的演变,除了得天独厚的紫砂泥与历代陶艺人的贡献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历代文人的参与,为紫砂艺术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文人参与紫砂制陶或托物言志或以壶养性,他们不同程度的参与了紫砂壶形制的变化和装饰。 陈鸿寿(1768-1822年),字曼生,曾任溧阳知县,与其好友钱杜(1764-1845年)、改琦、汪鸿、查梅史等人,皆善书画篆刻,且喜爱紫砂,他们在公余之暇,结识了当时著名的紫砂工艺家杨彭年、宝年、凤年兄妹及邵二泉、吴月亭等人,共同研制设计新的紫砂壶样式并由杨彭年等人制作,因而被世人称为曼生壶。这种紫砂艺人与文人的合作又将紫砂壶艺的发展推上了一个新的层次。 在陈曼生周围有一批研究、设计、玩赏和为紫砂题铭作画的艺术家,钱杜就是重要的一员。钱杜,字叔美,号松壶(松壶小隐)、壶公,工诗、能书善画,画梅花师法宋代赵孟坚,幽冷疏散,可与扬州八怪中的金农、罗聘媲美。钱杜与陈曼生友善,亦常为杨彭年等紫砂工艺家的作品题诗作画。今向您介绍的就是天津博物馆所藏杨彭年制钱杜书画的寒玉壶。 寒玉壶形若半瓦,微弧底,通体石榴皮色,腹部由钱杜刻一株梅花直至壶顶。作者运刀如笔,梅干劲健与枝疏芯冷形成了强烈反差,给人以深刻的感染力。壶腹下部一字款书“叔美为昙如作”,另一面作篆书“寒玉壶”三字及行书七绝一首:“一枝两枝翠蛟影,千点万点春烟痕。忽忆西溪深雪里,橹声伊轧到柴门。壶公戏题丙子二月。”切题“寒玉”且诗情画意,令人赏心悦目。 该壶做工精致,泥料上乘。壶形归类于圆柱形壶,将壶身平放,即可感觉它是圆柱体的一半。此壶半月形的壶身,石榴皮的颜色,给人以寒月的遐想。嵌盖,桥形钮,显得自然、简洁。壶身短流,环形把处理得自然协调。由钱杜刻的一枝梅以及题诗更是画龙点睛,篆书行书运用自如、不失法度,是一件文人与紫砂艺人合作的紫砂成功之作。而这种合作也加深了紫砂陶的文化深度,确立了紫砂陶的艺术地位,同时蕴涵了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