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茶文化 > 紫砂文化 >

好紫砂讲究肌理感 紫砂壶优劣与泥粗细无关


    近日,国家级工艺美术师、紫砂壶名家周志和看过多件读者收藏的紫砂壶后发现,普通收藏者通常懂得紫砂审美要集合“料、工、款”三者,但实际审美鉴赏时却不能把握要诀,顾此失彼。他建议收藏者不要急于下手收藏,先多了解、多看、多摸索,把三大要点和实践结合后再收藏。
    周志和以读者发来请求鉴定的图片为例分析如何把“料、工、款”三要点和实践相结合进行鉴赏。
        好的紫砂应该有玉的质感和砂的肌理感。
    壶嘴、壶钮、壶把在同一直线上,壶盖讲究紧密,整体壶形比例适当。
    “款”指的是名家所制,但收藏者一开始得从“料”、“工”两个角度对壶做认真的了解。
     料:优劣与泥料粗细无关
    首先,紫砂壶的料要注重肌理感,即能突出紫砂的特性。用行话来讲就是“紫玉金砂”:好的紫砂应该有玉的质感和砂的肌理感,通俗地说,就是有颗粒状附在紫砂表面形成的效果。大部分收藏者在这方面的认知有误区,通常认为泥料粗的壶档次不够高。
    实际上,壶的优劣与泥料的粗细无关,各有风味;细腻的泥料也要具备肌理感,这样才能称得上是好泥料。
    紫砂审美的料是第一位的,鉴赏一把壶最难过的一关就是判断料的品质。从图片上看,周志和认为读者这把有蛋泡的“沁清神养”壶的料是紫砂料无疑,但料的品种要通过实物来辨别。但不管是何种紫砂泥料,纯正度是第一要素——即不能掺杂化学料。
    另外,料的肌理感好才能突出紫砂的特性,目前市场中比较盛行的泥料越细越好的观点反而是泥料审美中的误区。
    周志和认为,艺术之间是共通的,国画大师傅抱石运用揉纸法来表达国画中特有的肌理也有同样的审美情趣;另外,宜兴不同地区产出的各种泥料所表达的审美效果通常有不小差别。
       工:讲究三点一线
    其次从“工”的角度审视不同的壶,也能感觉到紫砂壶的区别。“工”即工艺,是评判紫砂壶优劣很重要的一环。紫砂壶之所以能独立于陶器,而成为陶艺中的奇葩,其独特的圆器的“拍打成型法”和方器的“拼接法”工艺是至关重要的。在鉴赏时,基本的工艺要求是“三点一线”,即壶嘴、壶钮、壶把在同一直线上,壶盖讲究紧密,整体壶形比例适当。行话中常提到的讲究壶的“神韵”,即从壶的比例审美中得到体现。 
    读者收藏的紫砂壶体现的是粗劣的成型工艺手段,照片中壶把的模印清晰可见,可明显见到制造者利用模具整体成型的迹象;另外,整壶的比例失当,根本无法体现紫砂壶造型工艺的美感。
     款:不能只认定大师的款
    “款”指的是名家所制。名家是当代的紫砂壶的“名牌”,代表着紫砂壶工艺水平的标准,收藏中肯定会有所讲究,但是这也是辩证的。周志和认为,目前市场中仿名家壶如此普遍,就是因为一方面所有收藏者追求名家到了极端的程度,另一方面大部分人对紫砂壶的基本鉴赏要求却仍然模糊,间接培育了仿作的市场。
    周志和表示,虽然读者这把壶的壶底打着顾景洲大师的款,但如果收藏者一开始能从“料”、“工”两个角度对壶做了认真的了解,根本不必考究“款”的因素,而是能很快知道鉴定的答案。不过,他认为,收藏者不能只认定“顾景洲”、“蒋蓉”等大师,非“顶级”不藏;而是要结合自己的经济和知识条件关注一些有实力的中青年壶艺师,因为未来的大师也必将从他们中产生。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