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书院小记(1)
http://www.newdu.com 2024/11/23 11:11:33 西安晚报 佚名 参加讨论
大凡来西安的人,若有闲暇都喜欢到书院门看一看,这里汇聚了陕西的字画金石与民俗风情。书院门的名称源于关中书院,它是明清两代陕西的最高学府。关中书院创建于明万历年间,鼎盛时期,书院求学者多达数千人,成为当时北方一处影响巨大的讲学机构和学术传播中心。 宋代理学按其代表人物主要分为四个流派:濂、洛、关、闽。陕西关中地区便是关学的发源地。关学萌芽于北宋之初,由张载正式创立。张载字子厚,本是河南开封人,少年丧父,贫无所依,不得归葬,遂同寡母迁至陕西眉县横渠镇,故世称横渠先生,与苏轼、程颢、曾巩为同榜进士。少时曾得范仲淹指点,潜心儒学,旁涉释道,广览多读,终又回归理学的路子,著书立说,自成一派。关学主张“气本论”,宇宙万物,看成一汇。物的成毁,就是气的聚散。关学精神讲究“通经致用”,注重实践,关注社会民生,特别崇尚品行气节。2006年9月,温家宝总理在出访欧洲前夕接受外国记者采访时,曾引用“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来表达自己的心迹。 元代重武抑文,把儒士排在娼之后、丐之前,所谓“八娼九儒十丐”。故关学不达,然其精神却垂而不死,息息相陈。明取元代之,以理学立国,关学才大行其道,冯从吾便是明代最具影响力的关学大师之一。冯从吾(公元1556年~公元1627年)号少墟,陕西西安人,明万历时进士,以耿介著称,与邹元标、赵南星、左光斗同属一类人物。明神宗中年后深居宫中,消极怠政,弄得国将不国。明哲保身者缄默不言。冯先生大概是圣贤书读得太多,人也变“迂”了,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奋然上书批评皇帝,希望皇帝“勿以天变为不足畏,勿以人言为不足恤,勿以目前晏安为可恃,勿以将来危乱为可忽”。神宗大怒,“欲廷杖之”,“阁臣力解得免”。既然不能“兼济天下”,冯从吾于是辞官回归故里,著书立说二十五年,推动关学继续向前发展。又大兴讲学之风,在西安南门内宝庆寺授业。因从学者甚众,只好在寺之东侧筹建关中书院。初期书院占地数十亩,中心建筑称为“允执堂”(取自《中庸》“允执厥中”之句),进出六间,空间宏阔,乃讲学集会之所。冯先生本来可以处江湖之远,做个闲云野鹤,了此一生。不想明熹宗继位后,又将他请出山,官拜工部尚书,位高权重,脾性却是不改,亲东林而逆阉党,累遭诋毁,只好回家重操旧业。小人是容易记仇的,公元1626年8月,魏忠贤的在陕党羽派人捣毁了关中书院。见自己呕心沥血经营多年的书院毁于一旦,冯先生悲愤成疾,第二年便去世了。时人评其曰:“出则真御史,直声震天下;退则名大儒,书怀一瓣香。”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石壁上的“驾鹤书院”(3)
- 下一篇:东林书院几度兴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