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国学组织 > 孔庙文庙 >

西方国家的祭孔建筑

 
    孔子思想自13世纪传入西方国家,逐步渗入西方的思想文化领域。在西方人的心目中,孔子和侨达摩·释迦牟尼属于同一时代的人物。西方学者认为:孔子“是一个英勇的军官司的儿子,他年轻时虽然贫苦,但本质上仍然是一个中国绅士,国为我们能够从贵族家世上追溯他的尊贵门第。他与同时代的其他中国绅士一样,学到了音乐、阅读、射箭、骑马、养狗、行猎和钓鱼等技艺。他也是一位严守良好风尚的人,写过一本我们可以称为中国礼仪的书——关于一个绅士如何生活的规则。”西方世纪普遍认为,孔子所倡导的儒家思想对于人民群众,可用于规范人们的行为方式,服从统治者统治;对于统治者,应该“像父亲对待儿女一样对待他的人民”,“遵循良好的古道,用智慧和公正从事统治”。这些观念正是西方国家用自己的理念对儒家思想的解释,从中找到其认同之处。16世纪以来,孔子思想陆续传入西方国家,他的理性主义、道德思想成为资产阶级思想家反对宗教迷信的武器,促进了启蒙运动的发展。明朝末年,西方传教士来华布道,接触到了中国的思想文化,1686年,意大利耶稣会士殷铎泽与柏应理合著的《中国之哲孔子》在巴黎出版,这是西方最早介绍孔子其学说的开始,此书并用拉丁文翻译了《大学》《中庸》《论语》。雷孝恩译《易经》,白晋亦有《易经大意稿本》。《尚书》《礼记》已陆续传入西方。孔子成了思想界追求的目标之一,孔子的思想成了当时进步思想的来源,成为反对宗教、伸张理性的护身牌,法国、德国、英国的哲学有都曾受到过孔子思想的影响。儒家经典尤其是中国小说传入欧洲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如莱布尼茨受过《周易》的影响,歌德受过《好逑传》的影响。传教士将大量的中国文化介绍回了欧洲,中国的砗书》《五经》相继审美观点翻译成拉丁文和法文介绍到欧洲。中国成了欧洲启蒙主义者眉目中的理想国度,孔子一度成为欧洲思想界的偶像。
    到了18世纪,欧洲出现了“中国热”,随着孔子思想的传播和华人外迁,在欧洲也出现了孔子庙。在当地华人和从中国返回的传教士的影响下,一些西方国家出现了仿中国明清式样的孔庙建筑和祭孔典礼。这些建筑和活动的主要范围是华侨比较集中的地方。在海外华人的眉目中。孔子是中国文化的代表,是中国文化的象征。可以说只要有华人在那里聚居,那里就会有尊孔或崇圣活动。人为孔庙建筑来说,在西方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较晚,现存建筑比较少,即使有一些建筑,也属于非礼制性建筑,其使用功能上也不是单纯的孔庙建筑,只不过在现代城市中,出现了仿中国古建筑,其内容包含了尊孔、崇孔的纪念性意义,或者在这些建筑中举行纪念孔子的活动这类建筑具有中国现代孔庙的一般性特点。
    18世纪,英国人在伦敦仿中国清代孔庙建筑修建了西方国家的第一座孔庙,这是在英国皇家园林“丘园”所建立的一座孔庙,同时还建立了一座十层高的中国宝塔,这些建筑后毁于战火。以后,德国人在科隆附近的布律尔市的中国城按中国闽南孔庙式样,也建立了一座孔庙式建筑,在其院内安放了一尊孔子铜像。科隆孔庙大成殿面阔五间,重檐歇山式,黄色琉璃瓦,下面五根楹柱为浮雕云龙石柱子,其戗脊和垂脊上均饰有动物装饰,完全一派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式样。
    美国是孔子思想传入较晚的西方国家,但对儒家思想的研究却是西方社会中最活跃的国家,美国的儒学研究是由华人团体主导。当代美国已经有儒学研究会、孔孟学会等儒学研究机构,在夏威夷大学东西方关系研究所专门设立了孔子研究机构。20世纪70年代,美国圣荷西市市长詹姆斯和旧金山市市长艾利奥图应当地华裔的提议,分别宣布将每年九月二十八日孔子诞辰日作为这两个城市的教师。1983年,美国旧金山举行了一次规模盛大的祭孔大典,东南亚各国均组团参加,加利福里亚州长,以及当时的美国总统里根的特使参加了大典并作了讲话。纽约、旧金山、洛杉矶等地,第年都有纪念孔子诞辰的活动在美国的华人社区,出现了众多以孔子命名的景区或建筑。在纽约绘埠有孔子大厦前安放有孔子铜像。在洛杉矶州广场也安放有孔子铜像,并在此举行过多次有州侨领及中文学校学生参与的共同缅怀开创“有教无类”教育理念的先师孔子诞辰纪念大会及祀孔典礼。1965年,美国华人在加利福尼亚州首府萨科拉门托市建立了孔庙。萨科拉门托孔子庙位于该市唐人街内。这是全框架水泥结构现代建筑,两层楼房,上层设置孔子庙,面阔五间,水泥楼梯通往街面,正面门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仿中国古建筑木格扇墙面,下部为玻璃幕墙,正中用中文书“孔庙”二字。整个建筑式样为非中国孔庙礼制的现代建筑格局。据美国《星岛日报》报道,孔庙建成后,每年到此参加祭孔典礼的美国民间团体多达20多个。据美国的儒学研究机构介绍,活跃在美国的“世界孔子学会”在其机构设立的“十会”中,设立有“圣庙管理委员会”,在其工作计划中“准备在美国西海岸洛杉矶建一座巨型孔子像,凡世界由海上或空中进入美国国境者,皆可一见孔子之灵,使孔道于无形中传播给世界每一角落”。《版权属于中国国学网,若要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admin)